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·茶树菇及其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·茶树菇多糖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茶树菇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研究 | 第15页 |
·茶树菇脂肪和脂肪酸的研究 | 第15页 |
·茶树菇有机酸的研究 | 第15页 |
·茶树菇挥发性香味物质的研究 | 第15页 |
·茶树菇中其他营养成分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多糖的提取方法 | 第16页 |
·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16-17页 |
·多糖的结构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多糖一级结构的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多糖高级结构的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多糖的热稳定性与热动力学分析 | 第18-19页 |
·多糖的热稳定性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多糖的热动力学研究 | 第19页 |
·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2页 |
·本文的选题依据 | 第19-20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茶树菇多糖的提取和纯化 | 第22-30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22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22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22页 |
·试验与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茶树菇多糖的提取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季铵盐沉淀法纯化S-ACP和J-ACP | 第24页 |
·S-ACP2和J-ACP2的凝胶柱层析纯化 | 第24页 |
·茶树菇多糖纯度鉴定 | 第24页 |
·茶树菇多糖S-ACP、J-ACP蛋白含量测定和总糖含量测定 | 第2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4-29页 |
·Sevage法脱蛋白次数对多糖样品中蛋白含量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茶树菇粗多糖的提取 | 第25-26页 |
·茶树菇多糖的纯化 | 第26-27页 |
·茶树菇多糖的纯度鉴定 | 第27-29页 |
·结论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水提和碱提茶树菇粗多糖的比较 | 第30-40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30页 |
·材料 | 第30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30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0-33页 |
·S-ACP、J-ACP的气相色谱测定 | 第30-31页 |
·S-ACP、J-ACP的原子力显微镜观测 | 第31页 |
·S-ACP、J-ACP的总还原力测定 | 第31页 |
·S-ACP、J-ACP的清除.OH自由基的能力测定 | 第31-32页 |
·S-ACP、J-ACP的DPPH·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| 第32-33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33-39页 |
·S-ACP、J-ACP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 | 第33-35页 |
·S-ACP、J-ACP的原子力显微镜图 | 第35-37页 |
·S-ACP、J-ACP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| 第37-39页 |
·讨论与结论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水提和碱提茶树菇纯化多糖结构的比较 | 第40-48页 |
·材料仪器 | 第40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40页 |
·仪器 | 第40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水提和碱提茶树菇多糖的单糖组成 | 第40页 |
·水提和碱提茶树菇多糖的分子量 | 第40-41页 |
·水提和碱提茶树菇多糖的糖链结构 | 第41页 |
·水提和碱提茶树菇多糖的构型 | 第41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1-45页 |
·气相测定结果 | 第41-43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 | 第43页 |
·傅里叶变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| 第43-45页 |
·核磁共振分析结果 | 第45页 |
·讨论与结论 | 第45-48页 |
第5章 水提和碱提茶树菇纯化多糖溶液行为及链构象的比较 | 第48-66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48页 |
·材料 | 第48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48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粒度分析测定 | 第48页 |
·圆二色谱(CD)分析测定 | 第48页 |
·刚果红实验 | 第48-49页 |
·热稳定性测定 | 第49页 |
·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(ESEM)观测 | 第49页 |
·原子力显微镜(AFM)观测 | 第49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9-63页 |
·粒度观测结果 | 第49-51页 |
·圆二色谱分析结果 | 第51-55页 |
·浓度对茶树菇多糖溶液构象的影响 | 第52页 |
·温度对茶树菇多糖溶液构象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pH对茶树菇多糖溶液构象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·络合物对茶树菇多糖溶液构象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茶树菇多糖的刚果红实验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热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| 第56-59页 |
·TG-DTG曲线分析 | 第56-57页 |
·DSC曲线分析 | 第57-59页 |
·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测结果 | 第59-60页 |
·原子力显微镜观测 | 第60-63页 |
·不同制样条件下S-ACP2-2的AFM观察 | 第60-61页 |
·不同浓度下J-ACP2-2的AFM观察 | 第61-62页 |
·不同提取方式下茶树菇多糖的AFM图观察 | 第62-63页 |
·讨论与结论 | 第63-66页 |
第6章 水提和碱提茶树菇纯化多糖生物活性的比较 | 第66-70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66页 |
·材料 | 第66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66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66-67页 |
·茶树菇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| 第66页 |
·茶树菇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| 第66-67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67-69页 |
·水提和碱提茶树菇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| 第67-68页 |
·水提和碱提茶树菇多糖体外抗肿瘤活性的比较 | 第68-69页 |
·结论 | 第69-70页 |
第7章 茶树菇多糖S-ACP2-2的热动力学探究 | 第70-78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70页 |
·材料 | 第70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70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70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70-76页 |
·茶树菇多糖S-ACP2-2的热降解过程 | 第70-72页 |
·茶树菇多糖S-ACP2-2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的测定 | 第72-74页 |
·茶树菇多糖S-ACP2-2的非等温动力学分析 | 第74-76页 |
·结论 | 第76-78页 |
第8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78-82页 |
·结论 | 第78-79页 |
·展望 | 第79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8页 |
致谢 | 第88-9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