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肾化瘀方对PCOS患者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
| 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1页 |
| 引言 | 第11-13页 |
| 材料与方法 | 第13-27页 |
| 1. 病例来源 | 第13页 |
| 2. 诊断标准 | 第13-14页 |
| ·西医诊断标准 | 第13页 |
| ·中医诊断标准 | 第13-14页 |
| 3. 病例选择标准 | 第14-15页 |
| ·病例纳入标准 | 第14页 |
| ·病例排除标准 | 第14-15页 |
| ·病例脱落标准 | 第15页 |
| 4.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| 第15-17页 |
| 5. 试验总体设计 | 第17-18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17页 |
| ·随机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6. 观察方法 | 第18-21页 |
| ·病例入组与完成情况 | 第18-19页 |
| ·给药方案 | 第19-20页 |
| ·观察指标 | 第20-21页 |
| 7. 疗效判断标准(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) | 第21页 |
| ·中医证候疗效的判定标准 | 第21页 |
| ·安全性评价标准 | 第21页 |
| 8. 实验方法 | 第21-26页 |
| ·标本的采集与制备 | 第21-22页 |
| ·主要仪器与试剂 | 第22-23页 |
| ·检测方法 | 第23-25页 |
| ·结果判定 | 第25-26页 |
| 9. 统计学处理 | 第26-27页 |
|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7页 |
| 第一部分 | 第27-31页 |
| 1. 三组病例年龄的比较 | 第27页 |
| 2. 两组患者PCOS基本病情的比较 | 第27-28页 |
| 3.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| 第28页 |
| 4.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| 5. 三组病例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 | 第29-30页 |
| 6. 三组病例雌、孕激素水平的比较 | 第30页 |
| 7. 三组病例P/E_2比值的比较 | 第30-31页 |
| 第二部分 | 第31-37页 |
| 1. 三组病例年龄的比较 | 第31页 |
| 2. 两组患者PCOS基本病情的比较 | 第31-32页 |
| 3. 三组病例PR表达的比较 | 第32页 |
| 4. 三组病例雌、孕激素水平的比较 | 第32-33页 |
| 5. PR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6. 安全性评价 | 第36-37页 |
| 附图 | 第37-41页 |
| 讨论 | 第41-58页 |
| 1. 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价标准及研究进展 | 第41-47页 |
| 2. 中西医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现状 | 第47-51页 |
| 3. 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特点 | 第51-53页 |
| 4. 补肾化瘀方治疗PCOS的理论基础 | 第53-57页 |
| 5. 结果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结论 | 第58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| 临床观察表 | 第64-68页 |
| 综述 | 第68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