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引言 | 第9-11页 |
| 临床研究 | 第11-19页 |
| 1. 病例来源与分组 | 第11页 |
| 2. 诊断标准 | 第11-12页 |
| ·西医诊断标准 | 第11-12页 |
| ·中医诊断标准 | 第12页 |
| ·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| 第12页 |
| 3. 病例纳入标准 | 第12-13页 |
| 4. 病例排除标准 | 第13页 |
| 5. 病例剔除、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| 第13-14页 |
| ·病例剔除、脱落标准 | 第13-14页 |
| ·中止试验标准 | 第14页 |
| ·备注 | 第14页 |
| 6. 治疗方案 | 第14-15页 |
| ·对照组 | 第14-15页 |
| ·治疗组 | 第15页 |
| 7. 观察内容及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·观察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·观察方法 | 第16页 |
| ·注意事项 | 第16-17页 |
| 8、疗效判断标准 | 第17页 |
| ·中医疗效标准 | 第17页 |
| ·症状、体征及日常生活指标积分 | 第17页 |
| ·改善等级 | 第17页 |
| 9、统计学处理 | 第17-19页 |
|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6页 |
| 1.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衡性比较和分析 | 第19-23页 |
| ·性别 | 第19页 |
| ·年龄、病程、JOA评分 | 第19-20页 |
| ·主诉 | 第20-21页 |
| ·突出程度 | 第21页 |
| ·突出节段 | 第21-22页 |
| ·突出方向 | 第22页 |
| ·治疗前两组主要症状、体征比较 | 第22-23页 |
| 2. 治疗结果分析 | 第23-25页 |
| ·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比较 | 第23页 |
| ·治疗前后两组间JOA评分比较 | 第23-24页 |
| ·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、体征比较 | 第24-25页 |
| ·治疗后两组JOA评分改善率比较 | 第25页 |
| 3. 安全指标观察 | 第25-26页 |
| 讨论 | 第26-39页 |
| 1.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归类及病因病机认识 | 第26-28页 |
| ·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命名 | 第26页 |
| ·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26-28页 |
| 2. 西医对腰椎间盘生理及作用的认识 | 第28页 |
| 3、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的认识 | 第28-32页 |
| ·内因 | 第28-29页 |
| ·外因 | 第29-30页 |
| ·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疼痛的机理 | 第30-32页 |
| 4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 | 第32-33页 |
| 5、腰痛Ⅰ号方组成依据及主要功效 | 第33-39页 |
| ·腰痛Ⅰ号方的立法依据及作用 | 第33-34页 |
| ·方义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| 第34-39页 |
| 结论 | 第39-40页 |
| 问题与展望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-44页 |
| 病例报告表 | 第44-49页 |
| 综述 | 第49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