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0页 |
一、 问题的提出 | 第7页 |
二、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7-8页 |
三、 选题的意义 | 第8-9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8页 |
(二) 现实意义 | 第8-9页 |
四、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五、 创新点 | 第9-10页 |
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对山西的影响与牺盟会的成立 | 第10-19页 |
一、 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对山西的影响 | 第11-14页 |
(一) 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的提出和完善 | 第11-12页 |
(二) 红军东征为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实行统战打下了基础 | 第12-14页 |
二、 山西在抗战初期的形势 | 第14-17页 |
(一) “外忧外患”的阎锡山统治集团 | 第14-15页 |
(二) 中国共产党利用统战政策促成与阎锡山集团的合作 | 第15-17页 |
三、 牺盟会的成立 | 第17-19页 |
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利用统战政策对牺盟会成功进行改组 | 第19-25页 |
一、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山西牺盟会的领导 | 第19-22页 |
(一) 薄一波返晋领导牺盟会改组工作 | 第19-20页 |
(二) 牺盟会的成功改组 | 第20-22页 |
二、 牺盟会的成功是我党统战政策的成功例证 | 第22-25页 |
(一) 统一战线的形成必须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 | 第22-23页 |
(二)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| 第23-25页 |
第四章 牺盟会在山西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| 第25-36页 |
一、 牺盟会成功运用统战政策组织民众进行山西抗战 | 第25-29页 |
(一) 牺盟会全面发动民众投入抗战 | 第25-27页 |
(二) 培养和扩大抗日救亡干部队伍 | 第27-29页 |
二、 牺盟会组建的山西新军成为坚持山西抗战的重要力量 | 第29-33页 |
(一) 山西新军的创建与对日作战 | 第29-31页 |
(二) 山西新军粉碎“晋西事变” | 第31-33页 |
三、 牺盟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山西抗战的保障 | 第33-36页 |
(一) 根据地的开辟为八路军抗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| 第33-34页 |
(二)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巩固了山西抗战 | 第34-36页 |
结语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0页 |
后记 | 第40页 |
个人简介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