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分析研究
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3页 |
| 1 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综述 | 第13-21页 |
| ·植物景观设计相关概念 | 第13-14页 |
| ·植物景观 | 第13页 |
| ·植物景观设计 | 第13-14页 |
| ·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| ·植物材料观赏特性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·植物景观设计原则的研究 | 第15-17页 |
| ·植物景观种植方式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·植物景观意境营造的研究 | 第18页 |
| ·植物景观评价方式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| 2 研究目的、内容和方法 | 第21-23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21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文献研究 | 第22页 |
| ·案例研究 | 第22-23页 |
| 3 花港观鱼公园及其植物景观概述 | 第23-31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概况 | 第23-27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地理位置 | 第23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历史沿革 | 第23-25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总体布局 | 第25-26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景观特色 | 第26-27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概况 | 第27-31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种类构成 | 第27-28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种植方式 | 第28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群落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特色 | 第29-31页 |
| 4 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分析 | 第31-58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空间总体设计 | 第31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类型 | 第31-34页 |
| ·按空间封闭程度分 | 第32-33页 |
| ·按空间边界环境分 | 第33-34页 |
| ·平地植物景观空间案例分析 | 第34-41页 |
| ·雪松大草坪 | 第34-37页 |
| ·南入口草坪 | 第37-39页 |
| ·茶室西草坪 | 第39-41页 |
| ·小结 | 第41页 |
| ·坡地植物景观空间案例分析 | 第41-43页 |
| ·悬铃木合欢草坪 | 第41-43页 |
| ·临建筑植物景观空间案例分析 | 第43-49页 |
| ·藏山阁草坪 | 第43-46页 |
| ·牡丹亭南草坪 | 第46-47页 |
| ·水榭东草坪 | 第47-49页 |
| ·小结 | 第49页 |
| ·滨水植物景观空间案例分析 | 第49-54页 |
| ·柳林草坪 | 第49-51页 |
| ·花港边草坪1 | 第51-53页 |
| ·花港边草坪2 | 第53-54页 |
| ·小结 | 第54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空间数量特征分析 | 第54-56页 |
| ·空间尺度与景观单元量 | 第54页 |
| ·空间封闭性与相对高度 | 第54-55页 |
| ·空间围合感与植物盖度 | 第55-56页 |
| ·空间层次感与形状指数 | 第56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特点 | 第56-58页 |
| ·充分尊重场地现状,植物配置营造意境 | 第56-57页 |
| ·充分依托边界环境,合理布局空间景观 | 第57页 |
| ·合理搭配主景配景,注重中层植物配置 | 第57页 |
| ·巧用林缘线林冠线,丰富景观空间层次 | 第57-58页 |
| 5 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季相设计分析 | 第58-69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季相植物 | 第58-59页 |
| ·春季观赏植物 | 第58页 |
| ·夏季观赏植物 | 第58页 |
| ·秋季观赏植物 | 第58-59页 |
| ·冬季观赏植物 | 第59页 |
| ·四季观赏植物 | 第59页 |
| ·特色季相植物景观案例分析 | 第59-64页 |
| ·春景:樱花 | 第59-61页 |
| ·春景:垂丝海棠 | 第61-62页 |
| ·春景:牡丹 | 第62页 |
| ·夏景:柳树 | 第62-63页 |
| ·秋景:鸡爪槭 | 第63页 |
| ·冬景:雪松 | 第63-64页 |
| ·小结 | 第64页 |
| ·植物组合四季季相案例分析 | 第64-67页 |
| ·樱花-合欢-悬铃木组合(悬铃木合欢草坪) | 第64-65页 |
| ·紫荆-广玉兰-柿树组合(蒋庄庭院) | 第65页 |
| ·鸡爪械-红枫-羽毛枫组合(水榭西) | 第65-66页 |
| ·槭树-松柏科组合(牡丹亭南) | 第66-67页 |
| ·小结 | 第67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季相设计特点 | 第67-69页 |
| ·春季为主,突出观花特色 | 第67-68页 |
| ·群体为美,增强季相感知 | 第68页 |
| ·分层配置,延长季相效果 | 第68页 |
| ·花叶互衬,丰富色彩构图 | 第68-69页 |
| 6 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特色及展望 | 第69-74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特色 | 第69-71页 |
| ·师法自然,模拟自然植物群落 | 第69页 |
| ·因景制宜,创造丰富植物景观 | 第69-70页 |
| ·畅幽有序,营造多变植物空间 | 第70页 |
| ·巧妙搭配,丰富季相色彩变化 | 第70页 |
| ·景以境出,糅合其它园林要素 | 第70-71页 |
| ·烘云托月,凸显景点主题特色 | 第71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存在问题 | 第71-72页 |
| ·植物生长变化带来的问题 | 第71-72页 |
| ·养护管理不当带来的问题 | 第72页 |
| ·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展望 | 第72-74页 |
| ·收集记录建档,保存公园演变植物景观 | 第72-73页 |
| ·维护复旧补新,延续公园优美植物景观 | 第73页 |
| ·传承融合创新,发展公园特色植物景观 | 第73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| 附录 | 第78-82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