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流互感器铁心剩磁相关问题的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符号说明 | 第12-14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1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| 第15-19页 |
| ·电流互感器剩磁产生机理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| ·电流互感器铁心建模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| ·电流互感器剩磁消除和抑制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9-21页 |
| 第二章 剩磁产生机理的仿真分析 | 第21-34页 |
| ·剩磁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1-25页 |
| ·剩磁产生的原因 | 第21-23页 |
| ·影响剩磁的因素 | 第23-25页 |
| ·电流互感器ATP仿真模型及剩磁计算方法 | 第25-28页 |
| ·电流互感器ATP仿真模型 | 第25-26页 |
| ·剩磁的计算方法 | 第26-28页 |
| ·不同因素对剩磁影响的计算分析 | 第28-33页 |
| ·短路电流开断时间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·一次短路电流及其非周期分量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| ·一次回路时间常数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二次负载功率因数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三章 剩磁对电流互感器动态传变特性的影响研究 | 第34-52页 |
| ·基于堆栈操作的电流互感器铁心磁化模型的建立 | 第34-44页 |
| ·铁心磁化的规律及曲线分类 | 第34-36页 |
| ·确定铁心运行的磁化曲线 | 第36-37页 |
| ·各类磁化曲线B/H关系式的确定 | 第37-40页 |
| ·剩磁的计算 | 第40页 |
| ·模型的实现和验证 | 第40-44页 |
| ·电流互感器数字化模型的建立 | 第44-47页 |
| ·电流互感器模型的实现 | 第44-47页 |
| ·模型的验证 | 第47页 |
| ·剩磁对电流互感器动态传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| 第47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四章 剩磁的消除与在线抑制技术研究 | 第52-61页 |
| ·剩磁的消除措施 | 第52-54页 |
| ·剩磁的在线抑制技术研究 | 第54-59页 |
| ·剩磁的在线抑制原理 | 第55-56页 |
| ·剩磁抑制方法的仿真验证 | 第56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61-63页 |
| ·主要成果和结论 | 第61-62页 |
| ·下一步的工作 | 第62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-68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8-69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 | 第69-70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