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国际劳工标准概述 | 第12-25页 |
第一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起源 | 第12-19页 |
一、 国际劳工标准的历史由来 | 第12-15页 |
二、 国际劳工标准的法律渊源 | 第15-19页 |
第二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分类 | 第19-21页 |
一、 核心劳工标准 | 第20-21页 |
二、 技术性标准 | 第21页 |
第三节 国际劳工标准的意义 | 第21-23页 |
一、 维护世界长久的和平稳定 | 第21-22页 |
二、 促进贸易自由化下的公平竞争 | 第22页 |
三、 推动社会进步 | 第22-2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| 第25-39页 |
第一节 劳工标准是一种贸易壁垒 | 第25-27页 |
一、 劳工贸易壁垒的特点 | 第25-26页 |
二、 劳工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原因 | 第27-31页 |
一、 “劳动力倾销”理论是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理论基础 | 第27-28页 |
二、 产品正常价值中的劳动力成本分析 | 第28-29页 |
三、 将劳工标准和国际贸易问题挂钩的最根本原因 | 第29-31页 |
第三节 我国劳工标准低的根本原因 | 第31-34页 |
一、 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宏观态势 | 第31-33页 |
二、 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 | 第33-34页 |
第四节 SA8000—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| 第34-37页 |
一、 SA8000 概述 | 第34-35页 |
二、 SA8000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我国有关国际劳工标准存在的法律问题 | 第39-53页 |
第一节 我国对劳工权益保护方面的现状 | 第39-45页 |
一、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应结构 | 第39-43页 |
二、 就业的主力军—非公有制经济中的非正规就业 | 第43-45页 |
第二节 我国劳工权益保护方面的不足 | 第45-49页 |
一、 劳动报酬权 | 第46页 |
二、 合理的劳动条件 | 第46-47页 |
三、 社会保障权 | 第47-48页 |
四、 子女教育权 | 第48页 |
五、 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| 第48-49页 |
第三节 新“劳动合同法”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四章 我国有关国际劳工标准应实施的对策 | 第53-60页 |
第一节 渐进式的提高劳工标准的必然性 | 第53-55页 |
一、 从国际上看提高劳工标准的必然性 | 第53-54页 |
二、 从国内看提高劳工标准的必然性 | 第54-55页 |
三、 积极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标准 | 第55页 |
第二节 规范劳动力市场,保护劳工权益 | 第55-58页 |
一、 加强政府监管,规范行业自律模式 | 第56-57页 |
二、 保护劳工的基本权益 | 第57-5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结语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