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险法近因原则相关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3页 |
一、 因果关系在保险法上的重要意义 | 第11页 |
二、 近因原则的研究现状简介 | 第11-12页 |
三、 选题原因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两大法系关于因果关系的理论 | 第13-22页 |
第一节 因果关系简介 | 第13-14页 |
一、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来源于哲学 | 第13页 |
二、 民法上因果关系与哲学上因果关系的比较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大陆法系关于因果关系的学说 | 第14-18页 |
一、 条件说 | 第15-16页 |
二、 原因说 | 第16页 |
三、 相当因果关系学说 | 第16-17页 |
四、 法规目的说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英美法系关于因果关系的学说 | 第18-22页 |
一、 事实上的原因 | 第18-20页 |
二、 法律上的原因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近因原则的含义 | 第22-29页 |
第一节 因果关系的认定需要近因理论 | 第22-23页 |
一、 因果关系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所呈现的冲突 | 第22-23页 |
二、 运用近因理论进行分析 | 第23页 |
第二节 近因的具体含义 | 第23-26页 |
一、 “近因”和“近因原则”的各种不同定义 | 第23-25页 |
二、 应该如何定义“近因”和“近因原则” | 第25-26页 |
第三节 近因与相近概念的区分 | 第26-29页 |
一、 近因与直接原因的比较 | 第26-27页 |
二、 近因与主要原因的比较 | 第27-28页 |
三、 近因与最终原因的比较 | 第28页 |
四、 近因与诱因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近因的探求 | 第29-40页 |
第一节 近因的确定要依据“常识”标准 | 第29-31页 |
一、 “常识”及“常识”标准 | 第29-30页 |
二、 依据“常识”标准的原因 | 第30-31页 |
第二节 探求近因的传统观点 | 第31-37页 |
一、 单一原因致损 | 第31页 |
二、 多种原因致损 | 第31-37页 |
第三节 探求近因的现代观点 | 第37-40页 |
一、 纵向探求的方法 | 第37-38页 |
二、 横向探求的方法 | 第38-39页 |
三、 对传统观点与现代观点之深思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如何在立法中体现近因原则 | 第40-47页 |
第一节 我国保险立法中是否存在关于近因原则的规定 | 第40-41页 |
一、 学者对于立法中是否存在近因原则的认识 | 第40-41页 |
二、 征求意见稿中曾出现近因原则 | 第41页 |
第二节 近因原则的立法必要性 | 第41-43页 |
一、 没有近因原则会引发的问题 | 第41-42页 |
二、 确立近因的意义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近因原则应该如何落实 | 第43-47页 |
一、 在保险单中进行明确说明 | 第44-45页 |
二、 在保险法中进行明文规定 | 第45-46页 |
三、 在司法解释中进行规定 | 第46-47页 |
四、 发布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 | 第47页 |
第五章 近因原则的发展方向 | 第47-51页 |
第一节 应当接受同时存在多个致损近因的观点 | 第47-48页 |
第二节 原因力理论——近因原则的发展方向 | 第48-49页 |
第三节 如何划分责任 | 第49-51页 |
一、 各原因之间的原因力能够分清楚 | 第50页 |
二、 各原因之间的原因力不能分清楚 | 第50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后记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