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域性特色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--以庆阳周祖广场为例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的价值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特色 | 第14-20页 |
·景观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·景观设计 | 第15-16页 |
·景观设计的特点 | 第15-16页 |
·景观与景观设计 | 第16页 |
·地域特色的释义 | 第16-17页 |
·地域 | 第16-17页 |
·地域特色 | 第17页 |
·地域文化 | 第17页 |
·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特色 | 第17页 |
·世界全球化对我国景观设计的冲击 | 第17-20页 |
·全球化 | 第17-18页 |
·全球化对我国景观设计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体现地域特色的国内外景观案例分析 | 第20-30页 |
·前言 | 第20页 |
·国外地域特色体现在景观设计中的优秀案例分析 | 第20-24页 |
·传统文化 | 第20-21页 |
·传统民俗 | 第21-23页 |
·传统的历史产业 | 第23-24页 |
·新型材料与工艺在景观中的应用 | 第24页 |
·国内地域特色体现在景观设计中的优秀案例分析 | 第24-27页 |
·传统文化 | 第24-25页 |
·传统民俗 | 第25-26页 |
·传统的历史产业 | 第26页 |
·新型材料与工艺在景观中的应用 | 第26-27页 |
·地域文化素材的基础 | 第27-29页 |
·传统文化 | 第27页 |
·传统民俗 | 第27-28页 |
·传统产业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符号与地域性特色景观设计 | 第30-41页 |
·前言 | 第30页 |
·符号学 | 第30-32页 |
·符号的基本概念 | 第30-31页 |
·符号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| 第31-32页 |
·景观符号学 | 第32-33页 |
·景观与符号间的关系 | 第32页 |
·景观符号学的创建 | 第32-33页 |
·符号的特征和应用方式 | 第33-34页 |
·景观设计中符号的组合方式 | 第34-39页 |
·解构 | 第35-36页 |
·引借 | 第36-38页 |
·共融 | 第38页 |
·夸张 | 第38-39页 |
·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| 第39-40页 |
·表象的运用 | 第39-40页 |
·意向的延伸 | 第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的方法分析 | 第41-51页 |
·收集历史文化素材 | 第41页 |
·归纳总结设计元素 | 第41-42页 |
·设计符号的创造 | 第42-48页 |
·改造 | 第42-44页 |
·创新 | 第44-46页 |
·借代 | 第46-48页 |
·设计符号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| 第48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六章 实践的应用——庆阳周祖广场景观设计 | 第51-66页 |
·前言 | 第51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51页 |
·区域概况 | 第51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51页 |
·目标和原则 | 第51-52页 |
·设计目标 | 第51-52页 |
·设计原则 | 第52页 |
·地域文化特色元素的搜集与提取 | 第52-56页 |
·特色地方历史:农业历史 | 第53页 |
·特色民间技艺:剪纸和香包 | 第53-55页 |
·特色民间风俗:唢呐、荷花舞 | 第55-56页 |
·设计构思 | 第56页 |
·主要景观节点中的符号 | 第56-63页 |
·中心祭祖广场 | 第57-58页 |
·几何线条分割绿化 | 第58-59页 |
·香包雕塑 | 第59页 |
·窑洞雕塑 | 第59-61页 |
·剪纸雕塑 | 第61-63页 |
·吹唢呐雕塑 | 第63页 |
·景观设计细部中符号的应用 | 第63-64页 |
·地面铺装设计 | 第63-64页 |
·设施设计 | 第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