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参数辨识及控制技术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| ·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简介 | 第11-13页 |
| ·PMSM伺服系统概述 | 第11页 |
| ·PMSM伺服系统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PMSM伺服系统发展趋势 | 第12-13页 |
| ·PMSM伺服系统参数辨识方法综述 | 第13-15页 |
| ·PMSM参数的离线辨识 | 第13页 |
| ·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法参数辨识 | 第13-14页 |
| ·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 | 第14页 |
| ·智能控制方法参数辨识 | 第14-15页 |
| ·其他参数辨识方法 | 第15页 |
| ·PMSM适应控制 | 第15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15-17页 |
|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伺服系统仿真 | 第17-37页 |
| ·引言 | 第17页 |
| ·PMSM结构及参数定义 | 第17-18页 |
| ·PMSM数学模型 | 第18-20页 |
| ·PMSM电流控制方法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·PMSM矢量控制技术 | 第21-24页 |
| ·矢量控制原理 | 第21页 |
| ·矢量控制坐标变换 | 第21-24页 |
| ·空间矢量脉宽调制(SVPWM)技术 | 第24-30页 |
| ·SVPWM原理 | 第24-26页 |
| ·SVPWM算法实现 | 第26-30页 |
| ·三相电压重构法 | 第30-33页 |
| ·PMSM伺服系统仿真 | 第33-36页 |
| ·仿真开发环境 | 第34-35页 |
| ·PMSM伺服系统的仿真实现 | 第35-36页 |
| ·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3章 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及电流环参数整定 | 第37-50页 |
| ·引言 | 第37页 |
| ·PMSM参数离线测量 | 第37-40页 |
| ·电阻测量原理 | 第37页 |
| ·电感测量原理 | 第37-39页 |
| ·磁链测量原理 | 第39页 |
| ·测量结果 | 第39-40页 |
| ·基于粒子群算法的PMSM参数辨识 | 第40-46页 |
| ·粒子群算法 | 第40-42页 |
| ·引入平均最好位置的粒子群算法 | 第42页 |
| ·基于柯西变异的粒子群算法 | 第42-43页 |
| ·基于柯西变异粒子群算法的PMSM参数辨识 | 第43-44页 |
| ·仿真实验与分析 | 第44-46页 |
| ·PMSM电流环控制器PI参数自整定 | 第46-48页 |
| ·小结 | 第48-50页 |
| 第4章 转动惯量辨识及速度环参数整定 | 第50-61页 |
| ·引言 | 第50页 |
| ·转动惯量离线辨识 | 第50-51页 |
| ·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及其在转动惯量辨识中的应用 | 第51-58页 |
| ·最小二乘算法理论 | 第51-52页 |
| ·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| 第52-54页 |
| ·遗忘因子最小二乘算法 | 第54-55页 |
| ·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算法转动惯量辨识 | 第55-58页 |
| ·PMSM速度环控制器PI参数自整定 | 第58-60页 |
| ·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第5章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实现 | 第61-74页 |
| ·引言 | 第61页 |
| ·PMSM伺服系统硬件设计 | 第61-66页 |
| ·基于STM32F103VB最小系统板 | 第61-62页 |
| ·硬件功能模块电路设计 | 第62-66页 |
| ·PMSM伺服系统软件设计 | 第66-71页 |
| ·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 | 第66页 |
| ·主程序设计 | 第66页 |
| ·T1定时器中断程序 | 第66-70页 |
| ·功率驱动保护中断程序 | 第70页 |
| ·数据格式处理 | 第70-71页 |
| ·实验平台设计 | 第71-72页 |
| ·小结 | 第72-74页 |
| 第6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74-80页 |
| ·引言 | 第74页 |
| ·实验分析 | 第74-79页 |
| ·PMSM电气参数辨识实验 | 第74-76页 |
| ·PMSM伺服系统转动惯量辨识实验 | 第76-77页 |
| ·PMSM伺服系统速度环实验 | 第77-79页 |
| ·小结 | 第79-80页 |
|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| ·全文工作总结 | 第80页 |
| ·存在问题及后续工作展望 | 第80-8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2-88页 |
| 致谢 | 第88-89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