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小说论文--新体小说论文

广袤旷野孕育的不灭精魂--论端木蕻良小说中的草原文化内涵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目录第6-8页
引言第8-10页
一、 草原文化的内涵及其文学建构第10-17页
 (一) 草原文化是一种多元融汇的有机体第10-14页
  1. 瑰丽强韧第10-11页
  2. 浑厚沉雄第11-12页
  3. 开放自由第12-13页
  4. 野性活力与英雄崇拜第13页
  5. 和谐融洽第13-14页
 (二) 草原文化因素的文学审美生成第14-17页
  1. 主题内容:人与自然相融的意境第14-15页
  2. 风格意蕴:沉雄悲壮的格调第15-16页
  3. 手法技巧:散漫活泼的抒情韵文第16-17页
二、 草原文化与端木蕻良的小说创作第17-29页
 (一) 难以割舍的草原情第17-19页
 (二) 草原文化孕育下的小说世界第19-26页
  1. 叙事结构的史诗性追求第20-21页
  2. 人物塑造的英雄化色彩第21-22页
  3. 意象熔铸的精心、绚丽第22-24页
  4. 语言运用的鲜活恰切第24-25页
  5. 风格渲染的不拘一格第25-26页
 (三) 草原文化在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中的作用第26-29页
  1. 增强开放意识第26-27页
  2. 推动创新精神第27-28页
  3. 提升抒情品格第28-29页
三、 端木蕻良小说草原书写的独特性第29-35页
 (一) 端木蕻良与张承志草原书写的差异第29-32页
  1. 主题视角:时代使命的凝注第29-30页
  2. 叙事姿态:身份体认的显现第30-31页
  3. 风格倾向:审美倾向的表征第31-32页
 (二) 端木蕻良小说草原书写的历史价值第32-35页
  1. 促进草原文化的传播第32-33页
  2. 加快了草原文学的现代化进程第33-34页
  3. 拓宽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地域书写第34-35页
结语第35-36页
参考文献第36-38页
后记第38页

论文共3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生态文学视野下的萧红创作研究
下一篇:论《骆驼祥子》的版本变迁与老舍的文化尴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