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·本文研究的内容和背景 | 第9-10页 |
·本文研究的基准定位 | 第10页 |
·本文研究的方法论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家庭伦理剧镜头语言的特点 | 第12-17页 |
·电视剧语言和电影语言的比较 | 第12-13页 |
·家庭伦理剧镜头语言的特殊语境 | 第13-16页 |
·文化土壤: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传统伦理道德 | 第13-15页 |
·影响因素:故事文本外部的意见表达需要 | 第15-16页 |
·家庭伦理剧镜头语义的结构层次 | 第16-17页 |
第三章 知觉层面:镜头构成营造“家”的情景语境 | 第17-25页 |
·画面景别:微观真实的“家”具有亲和力 | 第18-19页 |
·光影色彩:画面中的明暗情绪与冷暖性格 | 第19-21页 |
·场景造型:“家庭照片”中暗含稳定与危机 | 第21-22页 |
·拍摄视角:平视镜头彰显“平民现实主义” | 第22-23页 |
·运动镜头:表现性镜头点缀着不同的情感 | 第23-25页 |
第四章 意象层面:镜头组接走进人物的“内心世界” | 第25-32页 |
·暗示和映射:导演通过镜头进行写作 | 第26页 |
·象征和隐喻:影像画面的诗意表达方式 | 第26-27页 |
·“意象层面”镜头组接的具体手法——以《空镜子》为例 | 第27-32页 |
·人物情感暗示 | 第28-29页 |
·以景喻情的情感映射 | 第29-30页 |
·情感叠加的隐喻效果 | 第30-31页 |
·双重影像的象征意义 | 第31-32页 |
第五章 情感层面:各类题材家庭伦理剧的语义指向分析 | 第32-39页 |
·导演对故事文本进行“情感加工” | 第32-34页 |
·静静地凝视幸福的“家庭之和” | 第33页 |
·家庭记忆定格在“夫妻之和” | 第33页 |
·有泪心里流的“手足之和” | 第33-34页 |
·宽容相待的“婆媳之和” | 第34页 |
·电视剧教化功能要求强化伦理道德标准 | 第34-38页 |
·观众期待“大团圆”模式的“道德审判” | 第38-39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39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