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7页 |
·引言 | 第13页 |
·WPT 技术介绍 | 第13-16页 |
·微波WPT | 第14页 |
·电磁感应式WPT | 第14-15页 |
·电磁共振式WPT | 第15-16页 |
·WPT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| 第16-23页 |
·非接触变压器的设计 | 第16-19页 |
·感应式WPT——提高变压器耦合系数 | 第17-18页 |
·共振式WPT——增强耦合的新思路 | 第18-19页 |
·变换器补偿方式 | 第19-20页 |
·变换器控制方法 | 第20-23页 |
·自激控制策略 | 第23-25页 |
·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的自激控制策略 | 第27-34页 |
·引言 | 第27页 |
·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的基波等效模型 | 第27-30页 |
·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的自激控制推导 | 第30-33页 |
·串/串补偿自激控制 | 第30页 |
·串/并补偿自激控制 | 第30-32页 |
·并/串补偿自激控制 | 第32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自激式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的工作特性 | 第34-48页 |
·引言 | 第34页 |
·自激式串/串补偿非接触谐振变换器 | 第34-40页 |
·输出电压增益 | 第34-36页 |
·转移阻抗特性 | 第36-37页 |
·自激工作点的讨论 | 第37-39页 |
·软开关特性 | 第39-40页 |
·自激式串/并补偿非接触谐振变换器 | 第40-45页 |
·输出电压增益 | 第40-43页 |
·转移阻抗特性 | 第43-44页 |
·软开关特性 | 第44-45页 |
·线路参数对自激控制的相位影响 | 第45-47页 |
·自激控制的原理框图 | 第45页 |
·相位影响的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串/串补偿相位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串/并补偿相位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8-62页 |
·引言 | 第48页 |
·60W 自激式串/串补偿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的实现 | 第48-57页 |
·硬件设计 | 第48-50页 |
·原理样机 | 第50-51页 |
·补偿前的实验结果 | 第51-55页 |
·实验波形 | 第51-53页 |
·负载调整率 | 第53-54页 |
·效率曲线 | 第54-55页 |
·补偿后的实验结果 | 第55-57页 |
·实验波形 | 第55-56页 |
·负载调整率 | 第56-57页 |
·效率曲线 | 第57页 |
·100W 自激式串/并补偿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的实现 | 第57-61页 |
·硬件设计 | 第58-59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9-61页 |
·实验波形 | 第59-60页 |
·负载调整率 | 第60-61页 |
·效率曲线 | 第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非接触变压器的仿真研究 | 第62-72页 |
·引言 | 第62页 |
·提高非接触变压器耦合系数 | 第62-70页 |
·改变磁芯和绕组形状 | 第62-67页 |
·提高系统磁通耦合效率 | 第67-70页 |
·共振式WPT 技术的实验探索 | 第70-7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72-73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72页 |
·下一步要完成的工作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8-79页 |
附录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