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厚板挤压成形力计算模型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| ·引言 | 第8-10页 |
| ·精冲复合成形工艺数值模拟的发展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·有限元技术的发展 | 第10-11页 |
| ·精冲复合成形工艺的数值模拟 | 第11-13页 |
| ·常用挤压成形力计算模型 | 第13-16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章 理论背景 | 第17-28页 |
| ·正交实验方法理论基础 | 第17-20页 |
| ·正交实验方法基本原理 | 第17-18页 |
| ·正交实验的指标、因子、水平 | 第18页 |
| ·正交表 | 第18-19页 |
| ·正交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塑性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| 第20-24页 |
| ·大变形弹塑性力学中的简化假设 | 第20-21页 |
| ·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平衡方程和本构方程 | 第21-22页 |
| ·有限元求解方法的一般步骤 | 第22-23页 |
| ·MSC.MARC 软件介绍 | 第23-24页 |
| ·数学模型 | 第24-27页 |
| ·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 | 第24-25页 |
| ·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过程 | 第25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三章 中厚板凸台挤压成形力影响因素研究 | 第28-46页 |
| ·概述 | 第28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28-33页 |
| ·几何模型 | 第28-29页 |
| ·摩擦模型 | 第29页 |
| ·材料硬化模型 | 第29-32页 |
| ·模型验证 | 第32-33页 |
| ·正交实验方案 | 第33-38页 |
| ·正交实验指标 | 第33页 |
| ·影响因素介绍 | 第33-34页 |
| ·实验因子筛选 | 第34-36页 |
| ·正交实验中工艺参数的不同组合 | 第36-38页 |
| ·模拟过程分析 | 第38-41页 |
| ·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1-45页 |
| ·原始数据 | 第41页 |
| ·正交实验结果的极差分析 | 第41-4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第四章 中厚板凸台挤压实验 | 第46-59页 |
| ·实验模具设计 | 第46-50页 |
| ·总体设计思想 | 第46-48页 |
| ·关键部件的设计 | 第48-50页 |
| ·载荷-行程曲线的测量 | 第50-56页 |
| ·总体方案 | 第50-51页 |
| ·应变片结构与粘贴工艺 | 第51-53页 |
| ·应变片的标定 | 第53-55页 |
| ·数据采集系统 | 第55-56页 |
| ·中厚板凸台挤压实验 | 第56-5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| 第五章 中厚板凸台挤压成形力计算模型研究 | 第59-70页 |
| ·模型建立基本思想 | 第59-60页 |
| ·剪切力分量模型 | 第60-62页 |
| ·剪切力分量模型的改进 | 第60页 |
| ·系数R_1 的求解 | 第60-62页 |
| ·挤压力分量模型的建立 | 第62-66页 |
| ·挤压力分量与变形程度的关系 | 第62-64页 |
| ·挤压力分量与凸模挤入深度的关系 | 第64-65页 |
| ·系数R_2 的求解 | 第65-66页 |
| ·中厚板挤压成形力计算模型验证 | 第66-6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1页 |
| ·结论 | 第70页 |
| ·展望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| 第74-75页 |
| 致谢 | 第75-77页 |
| 答辩决议书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