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3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2 乡村公园相关概念诠释 | 第15-21页 |
·乡村景观与乡村公园概念 | 第15-17页 |
·乡村景观概念 | 第15-16页 |
·乡村公园概念 | 第16页 |
·乡村公园特点 | 第16-17页 |
·乡村公园定位 | 第17-19页 |
·乡村公园是秀美风光的良好载体 | 第17-18页 |
·乡村公园既能体现传统农耕文化又能诠释现代农业科技 | 第18页 |
·乡村公园能够反映古村落景观文化 | 第18-19页 |
·乡村公园是特色民俗文化艺术的展示馆 | 第19页 |
·乡村公园研究理论基础 | 第19-21页 |
·景观美学理论 | 第19页 |
·景观生态学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0页 |
·其它相关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乡村公园相关政策 | 第21页 |
3 乡村公园景观内涵分析 | 第21-27页 |
·乡村公园类型划分 | 第21-22页 |
·乡村公园功能分析 | 第22-24页 |
·满足休闲游憩 | 第22-23页 |
·传承民俗文化 | 第23页 |
·促进产业调整 | 第23页 |
·维系生态平衡 | 第23页 |
·推进科普教育 | 第23-24页 |
·乡村公园景观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乡村性 | 第24页 |
·兼容性 | 第24页 |
·文化性 | 第24页 |
·互动性 | 第24-25页 |
·生态性 | 第25页 |
·乡村公园景观构成要素 | 第25-27页 |
4 乡村公园景观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| 第27-44页 |
·乡村公园景观评价对象介绍 | 第27-31页 |
·长乐市概况 | 第27页 |
·长乐乡村公园概况和分布 | 第27-28页 |
·作为评价对象的乡村公园的介绍 | 第28-31页 |
·乡村公园景观评价方法概述 | 第31页 |
·乡村公园景观评价的具体操作 | 第31-35页 |
·建立景观评价递阶层次结构 | 第32页 |
·属性判断矩阵的构造 | 第32-35页 |
·乡村公园景观评价体系的建立 | 第35-43页 |
·乡村公园景观评价体系框架 | 第35页 |
·乡村公园景观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35-40页 |
·乡村公园景观评价的过程及具体操作 | 第40-43页 |
·乡村公园景观个案评价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4页 |
5 乡村公园景观建设的思路与原则 | 第44-47页 |
·乡村公园景观建设的思路 | 第44-45页 |
·主动融入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浪潮 | 第44页 |
·明确乡村公园的主题定位 | 第44页 |
·重视乡村公园的旅游项目开发 | 第44-45页 |
·乡村公园景观建设的原则 | 第45-47页 |
·最大限度保护乡村景观资源 | 第45页 |
·要与维护乡村环境的生态平衡相结合 | 第45-46页 |
·做到乡村公园景观的协调性 | 第46页 |
·积极侣导建设节约型乡村公园 | 第46页 |
·积极利用乡土元素进行景观营造 | 第46-47页 |
·鼓励乡村居民参与公园景观建设 | 第47页 |
6 结语 | 第47-49页 |
·研究总结 | 第47-48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附录一:用于景观评价的部分照片 | 第51-53页 |
附录二:专家打分表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