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海几种灾害性天气统计特征与个例分析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情况 | 第10-11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| 第二章 威海地区气候特征 | 第13-20页 |
| ·大风的统计特征 | 第14-15页 |
| ·暴雪统计特征 | 第15-17页 |
| ·高温统计特征 | 第17-18页 |
| ·大雾统计特征 | 第18页 |
| ·台风(热带气旋)统计特征 | 第18-20页 |
| 第三章 威海地区冷空气个例分析 | 第20-28页 |
| ·天气形势分析 | 第20-22页 |
| ·500hPa形势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·850hPa形势分析 | 第21页 |
| ·地面形势分析 | 第21-22页 |
| ·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| 第22-27页 |
| ·地面变温分析 | 第22-23页 |
| ·涡度和涡度平流场 | 第23-24页 |
| ·急流 | 第24-26页 |
| ·垂直速度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四章 威海地区暴雪个例分析 | 第28-32页 |
| ·环流形势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高空形势 | 第28-29页 |
| ·地面形势 | 第29页 |
| ·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| 第29-31页 |
| ·海气感热交换 | 第29页 |
| ·不稳定条件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·涡度和散度分析 | 第30页 |
| ·垂直运动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第五章 威海地区高温分析及预报 | 第32-37页 |
| ·形势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高空形势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地面陆风场的配合 | 第33页 |
| ·高温长期预报——GM(1,1)模型方法 | 第33-36页 |
| ·GM(1,1)模型简介 | 第33-34页 |
| ·资料处理 | 第34-35页 |
| ·模型建立与检验 | 第35-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六章 威海地区大雾个例分析 | 第37-44页 |
| ·天气形势分析 | 第37-39页 |
| ·天气要素分析 | 第39-43页 |
| ·风场条件 | 第39-40页 |
| ·气温和海温条件 | 第40页 |
| ·湿度条件 | 第40-41页 |
| ·海流条件 | 第41-42页 |
| ·雾消条件 | 第42-4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七章 威海地区热带气旋(台风)暴雨个例分析 | 第44-51页 |
| ·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台风麦莎移动路径及降水分布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物理量场分析 | 第46-50页 |
| ·假相当位温θse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·水汽条件分析 | 第47页 |
| ·动力条件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1000hPa流场与涡度场、温度场的结构特征 | 第48-49页 |
| ·高低空急流的作用 | 第49-5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八章 总结及展望 | 第51-55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51-53页 |
| ·特色与创新点 | 第53页 |
| ·存在问题 | 第53页 |
| ·下一步研究计划 | 第53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|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| 第57-58页 |
| 一、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57页 |
| 二、在学期间参加的课题 | 第57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