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自组织邻域的失效检测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| 第12-15页 |
2 相关技术概述 | 第15-21页 |
·P2P 网络通信 | 第15-16页 |
·自组织网络技术 | 第16-17页 |
·分布式网络中的消息散播技术 | 第17-18页 |
·相关软件开发技术 | 第18-21页 |
·Linux 开发平台 | 第18页 |
·多线程技术 | 第18-19页 |
·Socket 通信机制 | 第19-21页 |
3 基于自组织邻域的失效检测系统设计 | 第21-27页 |
·失效检测系统结构 | 第21-22页 |
·失效检测系统的检测模式 | 第22-25页 |
·单节点检测模式 | 第23-24页 |
·多节点互检测模式 | 第24-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4 失效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| 第27-43页 |
·基于物理拓扑的自组织邻域分组机制 | 第27-31页 |
·基于地址聚类的分组预处理 | 第27-30页 |
·网络距离量度 | 第30-31页 |
·改进的 Gossip 消息散播机制 | 第31-37页 |
·基于路径记录的自适应 Gossip 改进机制 | 第32-35页 |
·改进 Gossip 机制的可靠性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改进 Gossip 机制的效率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多状态失效检测机制 | 第37-41页 |
·基于指数平滑的动态心跳检测机制 | 第38-39页 |
·多状态失效管理方法 | 第39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5 失效检测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| 第43-67页 |
·概述 | 第43页 |
·节点对等通信管理模块 | 第43-48页 |
·NAT 类型检测方法 | 第45-46页 |
·基于 UDP 的 NAT 穿透 | 第46-48页 |
·节点分组及成员管理模块 | 第48-56页 |
·地址聚类算法 | 第48-49页 |
·网络距离测量 | 第49-52页 |
·节点邻域划分 | 第52-55页 |
·网后节点管理 | 第55-56页 |
·高效消息传输管理模块 | 第56-62页 |
·消息类型 | 第56-57页 |
·组间消息传输 | 第57-60页 |
·组内消息传输 | 第60-62页 |
·动态节点失效管理模块 | 第62-65页 |
·指数平滑预测算法 | 第62页 |
·多状态失效管理 | 第62-64页 |
·检测日志记录 | 第64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6 实验及结果分析 | 第67-75页 |
·原型系统运行效果 | 第67-68页 |
·相关测试数据及分析 | 第68-74页 |
·NAT 穿透实验 | 第68-69页 |
·IP 地址聚类实验 | 第69-70页 |
·随机散播关键参数设置实验 | 第70-72页 |
·网络失效检测效率对比实验 | 第72-74页 |
·实验总结 | 第74-75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·结论 | 第75页 |
·未来工作及展望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附录 | 第83页 |
A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83页 |
B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