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绪论 | 第12-16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3-14页 |
·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4页 |
·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比较分析法 | 第14-15页 |
·历史研究法 | 第15页 |
·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5-16页 |
1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基础理论 | 第16-20页 |
·预算绩效管理内涵 | 第16页 |
·预算绩效管理基本理论 | 第16-19页 |
·林达尔均衡 | 第16-17页 |
·尼斯坎南模型 | 第17-18页 |
·“委托-代理”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预算绩效管理的特点 | 第19-20页 |
2 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、基本经验、初步成效及存在问题 | 第20-29页 |
·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改革历史演进 | 第20-22页 |
·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 | 第22-23页 |
·中央政府和财政部层面的改革实践 | 第22页 |
·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改革实践 | 第22-23页 |
·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初步成效 | 第23-25页 |
·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取得的基本经验 | 第25-26页 |
·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| 第26-29页 |
·绩效管理理念不强 | 第26-27页 |
·预算绩效管理法制建设不完备 | 第27页 |
·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 | 第27页 |
·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 | 第27页 |
·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| 第27页 |
·绩效评价质量不高 | 第27页 |
·相关领域改革需要配套推进 | 第27-29页 |
3 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9-33页 |
·制度制约是影响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根本原因 | 第29页 |
·立法保障不足 | 第29页 |
·制度供给不足 | 第29页 |
·技术制约是影响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施的直接原因 | 第29-30页 |
·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| 第29-30页 |
·绩效评价方法不科学 | 第30页 |
·评价标准质量不高 | 第30页 |
·观念制约是影响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进的重要原因 | 第30-31页 |
·思想认识不统一 | 第30-31页 |
·绩效管理意识差 | 第31页 |
·传统政绩观影响 | 第31页 |
·环境制约是影响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滞后的重要原因 | 第31-33页 |
·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没到位 | 第31页 |
·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| 第31-33页 |
4 国外预算绩效管理借鉴 | 第33-37页 |
·美国 | 第33页 |
·英国 | 第33-34页 |
·澳大利亚 | 第34页 |
·智利 | 第34页 |
·比较与借鉴 | 第34-37页 |
·以制度和组织保障绩效预算管理的推进 | 第35页 |
·强化部门管理者的权力和责任 | 第35页 |
·重视政府行政能力建设 | 第35-36页 |
·充分利用部门、专家和公众三方的力量 | 第36页 |
·有效利用绩效评价结果 | 第36-37页 |
5 深化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对策构建 | 第37-41页 |
·进一步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| 第37页 |
·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路径 | 第37-38页 |
·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| 第38页 |
·全面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 | 第38-39页 |
·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| 第39-40页 |
·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| 第40页 |
·大力推进财政预算透明和公开 | 第40-41页 |
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绩效评价案例分析—以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为例 | 第41-52页 |
·指标设计 | 第41-46页 |
·指标设计原则 | 第41页 |
·指标体系架构 | 第41-43页 |
·指标体系的说明 | 第43-46页 |
·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赋值 | 第46-47页 |
·基于案例的绩效评价分析 | 第47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