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·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0-11页 |
·我国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区前人的工作成果 | 第12页 |
·研究内容、方法及工作路线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及工作路线 | 第13页 |
·工作量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15-20页 |
·区域地层 | 第15-18页 |
·区域构造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榆次地区地质概况 | 第20-31页 |
·自然地理概况 | 第20-21页 |
·地层特征及含煤性 | 第21-27页 |
·构造特征 | 第27-29页 |
·研究区断裂构造 | 第27-28页 |
·研究区地层构造特征分布规律 | 第28-29页 |
·标志层 | 第29-31页 |
第4章 榆次地区太原组沉积特征 | 第31-38页 |
·主要的岩石类型及岩石特征 | 第31-34页 |
·沉积环境 | 第34-35页 |
·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沉积体系和沉积相标志 | 第36-38页 |
·岩石结构特征 | 第36页 |
·测井曲线特征 | 第36-37页 |
·沉积构造 | 第37页 |
·其他标志 | 第37-38页 |
第5章 榆次地区太原组煤层特征 | 第38-44页 |
·煤层特征 | 第38-39页 |
·煤岩煤质特征 | 第39-44页 |
·煤岩特征 | 第40页 |
·煤质特征 | 第40-44页 |
第6章 榆次地区太原组聚煤规律 | 第44-54页 |
·沉积环境演化 | 第44-50页 |
·中石炭世早期陆表海聚煤盆地的形成 | 第45页 |
·中石炭世晚期陆表海聚煤盆地的稳定发展阶段(本溪组) | 第45-47页 |
·晚石炭世陆表海聚煤盆地的鼎盛发展阶段(太原组) | 第47-48页 |
·早二叠世陆表海聚煤盆地的萎缩阶段(山西组) | 第48-50页 |
·控煤因素分析 | 第50-53页 |
·古植物 | 第51页 |
·古气候 | 第51-52页 |
·古地理 | 第52页 |
·古构造 | 第52-53页 |
·聚煤(成煤)规律研究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59-60页 |
附图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