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8页 |
·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选题的背景 | 第9页 |
·选题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文献述评 | 第10-16页 |
·国外研究述评 | 第10-12页 |
·国内研究述评 | 第12-16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17-18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7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本轮通货膨胀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| 第18-25页 |
·本轮通货膨胀产生的背景 | 第18-21页 |
·本轮通货膨胀的发展历程 | 第21-24页 |
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| 第25-41页 |
·国内因素 | 第25-33页 |
·较高的通胀预期 | 第25-26页 |
·过量的货币供给 | 第26-31页 |
1.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胀的实证关系 | 第26-29页 |
2.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通胀的影响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 | 第31-33页 |
·国际因素 | 第33-40页 |
·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 | 第33-34页 |
·国际市场上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攀升 | 第34-35页 |
·国际资金的注入及输入型通胀因素实证分析 | 第35-40页 |
1. 整体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 IMP 对 CPI 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36-40页 |
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本轮通胀的前景预测以及治理通胀的政策建议 | 第41-51页 |
·本轮通胀的前景预测 | 第41-42页 |
·治理通胀的政策建议 | 第42-51页 |
·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 | 第42-44页 |
·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| 第44-45页 |
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| 第45-49页 |
1. 增加农产品的供给 | 第45-46页 |
2. 对工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| 第46页 |
3.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| 第46-47页 |
4. 消除资产泡沫 | 第47页 |
5. 外贸政策的调整 | 第47-49页 |
·合理引导通胀预期 | 第49-51页 |
结束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