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符号说明 | 第8-9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第一章 概述 | 第12-20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12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·课题选用冷渣机型号及特点 | 第17-18页 |
·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·设备特点及所研究的模型参数 | 第18-19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热传导原理及理论分析 | 第20-32页 |
·理论分析基本原理 | 第20-25页 |
·能量方程 | 第20-21页 |
·非预混燃烧模型的能量方程 | 第21页 |
·热量衡算方程式 | 第21-22页 |
·传热速率方程式 | 第22-23页 |
·准数关系的确定 | 第23页 |
·微分衡算方程 | 第23-25页 |
·离散相模型 | 第25-26页 |
·两相流模型 | 第26-27页 |
·湍流模型 | 第27-32页 |
·零方程模型 | 第28页 |
·一方程模型 | 第28-29页 |
·两方程模型 | 第29-30页 |
·雷诺应力模型(Reynolds Stress Modle-RSM) | 第30页 |
·欧拉双流体模型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冷渣机主要结构件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32-42页 |
·概述 | 第32-33页 |
·炉渣的运动与输送 | 第33-34页 |
·炉渣的运动 | 第33页 |
·炉渣的输送 | 第33-34页 |
·滚筒式冷渣机传热模型 | 第34-35页 |
·各项换热系数的研究 | 第35-36页 |
·冷渣管壁面与炉渣间的换热系数 | 第35页 |
·炉渣的非稳态导热系数 | 第35-36页 |
·模型几何尺寸及主要工艺参数 | 第36-37页 |
·模型的主要几何尺寸 | 第36-37页 |
·模型的主要工艺参数 | 第37页 |
·ANSYS有限元软件介绍 | 第37-38页 |
·单元选择 | 第38-40页 |
·选取单元结构类型 | 第38页 |
·PLANE55、PLANE42和FLUID141二维实体单元 | 第38-40页 |
·材料模型的定义 | 第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管板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| 第42-56页 |
·传热学经典理论 | 第42-43页 |
·热传递的方式 | 第43-46页 |
·热传导 | 第43-44页 |
·热对流 | 第44页 |
·热辐射 | 第44-45页 |
·稳态传热 | 第45页 |
·瞬态传热 | 第45-46页 |
·线性与非线性 | 第46页 |
·边界条件、初始条件 | 第46页 |
·热分析误差估计 | 第46页 |
·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的确定 | 第46-49页 |
·管板模型建立 | 第47页 |
·网格划分 | 第47页 |
·温度场的加载及求解 | 第47-49页 |
·热应力分析方法的选取 | 第49-54页 |
·热应力分析的求解 | 第49-50页 |
·求解 | 第50页 |
·热应力分析计算模型的选取 | 第50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五章 主筒结构热分析 | 第56-64页 |
·横截面内二维传热模型的建立 | 第56-57页 |
·对冷渣管的简化 | 第57-62页 |
·建模并划分网格 | 第57页 |
·加载求解 | 第57-58页 |
·冷渣管路径分析 | 第58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·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64-65页 |
·今后工作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