趋新与守旧之间的南高学术--以史家郑鹤声为例
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绪论 | 第11-16页 |
(一) 选题旨趣 | 第11-13页 |
(二) 研究概况 | 第13-14页 |
(三) 创新之处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地缘学术与史家派系 | 第16-21页 |
第一节 学分南北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师承门户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南高学派中的郑鹤声 | 第21-29页 |
第一节 郑鹤声在南高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郑鹤声与柳诒徵 | 第22-25页 |
第三节 郑鹤声与《史地学报》 | 第25-29页 |
第三章 从郑鹤声看南高史学特征 | 第29-41页 |
第一节 郑鹤声与南高史学的经世思想 | 第30-33页 |
第二节 郑鹤声与南高史学的西方译介 | 第33-35页 |
第三节 郑鹤声与南高史学的严谨扎实 | 第35-37页 |
第四节 郑鹤声与南高史学的历史教学理念 | 第37-39页 |
第五节 郑鹤声与南高史学的史学实践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后南高史学的郑鹤声 | 第41-46页 |
第一节 “史料派”的精神痛苦 | 第41-44页 |
第二节 “百代之英”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56页 |
第一节 南高派形象嬗变 | 第46-49页 |
1. 南方学术重镇 | 第46-47页 |
2. “信古派”大本营 | 第47-48页 |
3. 保守主义与边缘史学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南高史学的历史价值 | 第49-52页 |
第三节 南高史学的现代命运 | 第52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