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--地区社会学论文--城市社会学论文

我国城市新贫困问题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12页
ABSTRACT第12-14页
导论第14-24页
 一、研究的背景第14页
 二、研究的意义第14-16页
  (一) 理论意义第14-15页
  (二) 现实意义第15-16页
 三、关于贫困的理论探讨第16-22页
  (一) 国外研究综述第16-20页
  (二) 国内研究综述第20-22页
 四、研究方法第22页
 五、创新之处第22-24页
  (一) 将游离于贫困线附近的相对贫困群体纳入了研究范围第22-23页
  (二) 提出了金融扶贫的办法第23-24页
第一章 中国城市新贫困问题的现状分析第24-32页
 一、城市新贫困相关概念界定第24-27页
  (一) 贫困第24-25页
  (二) 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第25-26页
  (三) 贫困线第26-27页
  (四) 城市新贫困的界定第27页
 二、城市新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第27-29页
  (一) 城市新贫困问题产生时间相对较短第28页
  (二) 城市新贫困问题更易造成社会不稳定第28页
  (三) 城市新贫困表现为经济高速增长中的相对贫困第28-29页
 三、城市新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第29-32页
  (一) 城市新贫困者缺乏有效活动的公共空间第29页
  (二) 城市新贫困群体内心多有被剥夺感第29页
  (三) 新贫困者的社会地位有凝固化的趋势第29-30页
  (四) 新贫困群体存在被动郊区化趋势第30-32页
第二章 中国城市新贫困的发生原因第32-45页
 一、市场化转型带来的负面效应第32-35页
  (一) 住房第32-34页
  (二) 低度就业和收入不足第34-35页
 二、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第35-38页
 三、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第38-42页
  (一) 现有的“城保”对城镇居民保障过低第38-40页
  (二) 农民工被排除在“城保”之外第40页
  (三) 农民工的现有工伤保险待遇低于城镇职工第40-41页
  (四) 医疗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,资源难以统筹第41-42页
 四、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严重缺失第42-45页
  (一) 物质资本缺失第42-43页
  (二) 人力资本缺失第43-45页
第三章 中国城市新贫困问题的治理对策与措施第45-62页
 一、探索适合城市新贫困群体的住房保障办法第45-48页
  (一) 建立农民工公寓专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第45-46页
  (二) 廉租住房渠道第46-47页
  (三) 公共租赁住房第47-48页
 二、完善对城市新贫困群体的就业服务体系第48-51页
  (一) 实施多元培训,促使农民工尽快掌握融入城市生活的技能第49页
  (二) 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,增加工作岗位供给第49-51页
  (三) 完善就业机制,为下岗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第51页
 三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第51-55页
  (一) 建立覆盖城市所有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第52-53页
  (二) 建立统一、协调的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第53-54页
  (三) 采用医疗支出层级划分制度,缓解医疗保障资金供需矛盾第54-55页
  (四) 进一步规范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第55页
 四、加大对城市新贫困群体的金融支持第55-58页
 五、重视发挥非营利组织(NPO)在贫困救助中的作用第58-62页
  (一) 从政府单一治理到社会共同参与第59-60页
  (二) 从缓解经济贫困到社会融入第60-62页
结语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-69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沿革
下一篇:转居“农民”市民化问题研究--以文登市A社区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