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票据法中善意第三人的保护--以权利外观论为视角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导言 | 第10-13页 |
一、 选题意义 | 第10页 |
二、 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三、 研究方法描述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票据第三人保护的问题提出 | 第13-21页 |
第一节 票据法的价值——流通性 | 第13-15页 |
一、 流通性的理论基础及制度保障 | 第13-15页 |
二、 票据流通的方式 | 第15页 |
第二节 票据流通中的第三人 | 第15-17页 |
第三节 票据法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方式 | 第17-21页 |
一、 抗辩切断 | 第17-19页 |
二、 法律行为强制有效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第三人保护的理论基础——外观理论概述 | 第21-31页 |
第一节 权利外观论的历史流变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不同意义上的权利外观论 | 第23-28页 |
一、 外观主义 | 第23-24页 |
二、 作为交付契约补充的外观论 | 第24-28页 |
第三节 外观理论在票据法的应用 | 第28-31页 |
一、 基本应用——交付契约不成立 | 第29-30页 |
二、 扩展应用——全部票据制度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我国票据法的选择——契约说加善意取得 | 第31-32页 |
第一节 我国票据法规定了出票的概念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我国票据法规定了对价概念 | 第32页 |
第四章 外观主义对应的具体制度 | 第32-40页 |
第一节 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 | 第32-37页 |
一、 票据善意取得保护的局限性 | 第32-34页 |
二、 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——文义性 | 第34-37页 |
三、 票据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 | 第37页 |
第二节 票据表见代理 | 第37-40页 |
一、 基本理论及构成要件 | 第37-39页 |
二、 票据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权利外观论适用的情形 | 第40-47页 |
第一节 受物的抗辩影响的票据 | 第40-44页 |
第二节 票据表见代理第三人的范围问题 | 第44-47页 |
第六章 案例分析与建议 | 第47-53页 |
第一节 相关案例 | 第47-51页 |
第二节 立法建议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后记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