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Cu(Ⅰ)/M-OMS-2催化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目录第8-12页
前言第12-14页
第1章 文献综述第14-38页
   ·碳酸二甲酯的性质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物理性质第14页
     ·化学性质第14-15页
   ·碳酸二甲酯的应用及国内外生产状况第15-18页
     ·碳酸二甲酯的主要用途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碳酸二甲酯国内外生产状况第16-18页
   ·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第18-23页
     ·光气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酯交换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甲醇氧化羰基化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碳酸二甲酯的其它合成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·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第23-26页
     ·CuCl 催化剂第23-24页
     ·CuC1_2 催化剂第24-25页
     ·Pd-Cu 催化剂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无氯催化剂第26页
   ·催化反应机理第26-30页
   ·锰氧八面体分子筛的研究进展第30-36页
     ·OMS 材料的制备第31-33页
     ·OMS 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第33-34页
     ·OMS 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第34-36页
   ·本论文工作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6-38页
第2章 实验方法第38-44页
   ·实验药品第38-39页
   ·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9页
   ·载体及催化剂物化性质的表征第39-40页
     ·表面形貌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·XRD 物相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·表面组成及价态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·载体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测定第40页
     ·H_2 程序升温还原(H_2-TPR)第40页
   ·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40-41页
   ·反应液组成分析方法的建立第41页
   ·活性评价计算方法第41-44页
第3章 负载型CuCl 催化剂载体的制备及筛选第44-50页
   ·载体制备方法的选择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溶胶-凝胶法第44页
     ·无溶剂法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回流法第45页
   ·催化剂的制备第45页
   ·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45页
   ·载体制备方法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·铜源的确定第46-47页
     ·Cu_20第46-47页
     ·CuC1_2第47页
     ·CuCl第47页
   ·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47页
   ·不同铜源的催化活性比较第47-4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8-50页
第4章 Cu-OMS-2 催化剂制备工艺的研究第50-60页
   ·焙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的XRD 表征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的SEM 表征第52页
   ·焙烧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的XRD 表征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的SEM 表征第54页
   ·CuCl 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4-58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的XRD 表征第55-57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的SEM 表征第57-58页
   ·催化剂中铜的价态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5章 Cu/M-OMS-2 催化剂的制备与制备工艺的研究第60-70页
   ·Cu/M-OMS-2 催化剂的制备第60页
   ·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60-61页
   ·不同金属离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·催化剂的表征第62-65页
     ·SEM第62-63页
     ·XRD第63-64页
     ·H_2-TPR第64-65页
   ·AgN03 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·焙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66页
   ·焙烧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7-70页
第6章 反应合成工艺的研究第70-76页
   ·实验准备第70页
   ·DMC 合成工艺第70-71页
   ·反应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71-72页
   ·反应压力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72-73页
   ·催化剂的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3-74页
   ·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74-7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7章 结论与建议第76-78页
   ·结论第76页
   ·对后续工作的建议第76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6页
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86-88页
致谢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微波烧结高纯度氧化铝陶瓷及其增韧研究
下一篇:CeO2及其掺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