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对象和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2-13页 |
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3-18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3-16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6-18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城市风貌特色解析 | 第20-30页 |
·城市风貌特色的定义 | 第20-22页 |
·各学者对城市风貌特色的综述 | 第20-22页 |
·城市风貌特色概念界定 | 第22页 |
·城市风貌特色内涵的系统认识 | 第22-25页 |
·本质属性 | 第22-24页 |
·影响要素的两个层面 | 第24页 |
·城市风貌特色的构成要素 | 第24-25页 |
·建立城市风貌特色评价体系 | 第25-27页 |
·城市风貌特色重要塑造因素提炼 | 第27-29页 |
·问卷调查 | 第27页 |
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滨水空间是城市风貌特色重要塑造因素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湘西城市滨水空间风貌特色解析 | 第30-36页 |
·滨水空间的定义 | 第30页 |
·滨水空间对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自然环境 | 第30-31页 |
·人文环境 | 第31页 |
·湘西概况 | 第31-32页 |
·湘西城市滨水空间风貌特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5页 |
·湘西城市滨水空间风貌特色现状 | 第32-34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湘西城市滨水空间风貌特色营造方法 | 第36-58页 |
·营造目标和原则 | 第36-38页 |
·营造目标 | 第36-37页 |
·营造原则 | 第37-38页 |
·湘西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布局 | 第38-41页 |
·用地布局 | 第38-39页 |
·空间结构 | 第39-41页 |
·湘西城市滨水空间道路交通规划 | 第41-45页 |
·滨水空间外部道路 | 第41-43页 |
·滨水空间内部交通 | 第43-45页 |
·湘西城市滨水空间建筑风貌营造 | 第45-49页 |
·滨水空间建筑界面 | 第46-48页 |
·滨水空间建筑外部体型 | 第48-49页 |
·湘西城市滨水空间人文要素传承和保护 | 第49-51页 |
·历史文化传承 | 第50-51页 |
·文物古迹保护 | 第51页 |
·湘西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设施规划 | 第51-57页 |
·标识系统 | 第52页 |
·安全防护设施 | 第52-53页 |
·休息设施 | 第53-55页 |
·桥梁设施 | 第55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湘西城市滨水空间风貌特色营造实践—以湘西澧水两岸风貌城市设计为例 | 第58-74页 |
·项目背景 | 第58-61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58页 |
·澧水两岸现状 | 第58-61页 |
·规划设计原则与定位 | 第61-62页 |
·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| 第61-62页 |
·定位与目标 | 第62页 |
·用地布局与重要节点 | 第62-66页 |
·用地布局 | 第62-63页 |
·重要节点 | 第63-66页 |
·滨水空间风貌规划 | 第66-71页 |
·设计理念与总体结构 | 第66-67页 |
·主题风格分布与环境保护分区 | 第67-69页 |
·驳岸规划与种植设计 | 第69-71页 |
·历史文化保护与建筑风貌控制 | 第71-74页 |
·历史文化保护 | 第71页 |
·建筑风貌控制 | 第71-74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74-76页 |
·本文的主要结论 | 第74-75页 |
·展望 | 第75-76页 |
附录 | 第76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