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目录 | 第5-8页 |
| 1 引言 | 第8-12页 |
| ·缘起 | 第8页 |
| ·研究框架 | 第8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8-9页 |
| ·文献资料归纳法 | 第9页 |
| ·实地调研法 | 第9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| 2 研究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意义与条件 | 第12-18页 |
| ·意义 | 第12页 |
| ·条件 | 第12-18页 |
| ·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数量丰富 | 第12页 |
| ·前人的研究成果 | 第12-15页 |
| ·对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题材、造型、构图、色彩、审美的研究成果 | 第13-14页 |
| ·对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现代之路的研究成果 | 第14-15页 |
| ·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| 第15-18页 |
| 3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概述 | 第18-42页 |
| ·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 | 第18-24页 |
| ·明代——应运而生、初具规模 | 第18-19页 |
| ·清代年间——锐意创新、日臻成熟、繁荣昌盛 | 第19-21页 |
| ·民国年间——日趋萧条、奋力挣扎 | 第21-22页 |
| ·建国以来——革新观念、推陈出新 | 第22-24页 |
| ·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与风俗民情 | 第24-31页 |
| ·风俗年画 | 第24页 |
| ·小说、戏曲和传说类题材年画 | 第24-26页 |
| ·美女娃娃题材 | 第26-27页 |
| ·风景花卉装饰性年画 | 第27页 |
| ·吉祥喜庆题材年画 | 第27-28页 |
| ·幽默讽刺内容年画 | 第28页 |
| ·门神和门画 | 第28-30页 |
| ·神马 | 第30页 |
| ·创新类年画 | 第30-31页 |
| ·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| 第31-42页 |
| ·生动俊美的艺术形象和夸张的造型 | 第31-32页 |
| ·饱满的构图和鲜明的色彩 | 第32-35页 |
| ·象征、寓意和谐音的表现手法 | 第35-36页 |
| ·吉祥标题和诗歌 | 第36-37页 |
| ·体裁和表现手法 | 第37-39页 |
| ·民间画诀 | 第39-42页 |
| 4 年画艺术比较 | 第42-50页 |
| ·年画概述 | 第42页 |
| ·国内年画比较 | 第42-49页 |
| ·潍坊杨家埠 | 第42-43页 |
| ·天津杨柳青 | 第43-44页 |
| ·苏州桃花坞 | 第44-45页 |
| ·其它地区年画 | 第45-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5 年画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| 第50-68页 |
| ·年画与现代艺术设计 | 第50-56页 |
| ·年画与室内外装饰设计 | 第50-53页 |
| ·年画与现代平面设计 | 第53-56页 |
| ·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的运用 | 第53-54页 |
| ·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寓意的传承 | 第54-56页 |
| ·传统与现代的结合——视觉元素的创新 | 第56-68页 |
| ·潘鲁生 | 第56-62页 |
| ·线条的风格特征 | 第57-58页 |
| ·色彩的风格特征 | 第58-62页 |
| ·顾黎明 | 第62-66页 |
| ·吕胜中 | 第66-68页 |
| 6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保护、传承及解决方法 | 第68-78页 |
| ·保护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必要性和原因 | 第68-73页 |
| ·社会因素 | 第68页 |
| ·村落内部原因 | 第68-70页 |
| ·缺乏保护意识 | 第68-69页 |
| ·人才匮乏 | 第69页 |
| ·年画题材缺乏新意 | 第69-70页 |
| ·年画的需求量越来越小 | 第70页 |
| ·保护措施不够完善 | 第70-72页 |
| ·实地调研 | 第72-73页 |
| ·调研范围及调研对象 | 第72页 |
| ·调研结果 | 第72-73页 |
| ·保护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措施 | 第73-76页 |
| ·保护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意义 | 第73-74页 |
| ·保护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具体措施 | 第74-76页 |
| ·整理、研究、保存杨家埠木版年画 | 第74页 |
| ·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创新 | 第74-75页 |
| ·立法保护杨家埠木版年画 | 第75-76页 |
| ·博物馆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保护 | 第7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| 7 总结 | 第78-8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0-82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82-83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83-84页 |
|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| 第84-85页 |
| 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