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渝区域行政体制的实现途径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| 第9-10页 |
·成渝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区域行政的重塑与再造 | 第10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0-13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·政府间关系及竞争理论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区域行政研究的前沿和主要观点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目的、思路、方法与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区域行政相关理论依据 | 第17-19页 |
·促进政府间合作的理论 | 第17页 |
·布雷顿的竞争性政府的一般模型 | 第17-18页 |
·对博弈论的借鉴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国内区域行政的个案研究及启示 | 第19-31页 |
·泛珠三角洲区域行政模式研究 | 第19-23页 |
·泛珠三角地区区域行政形成的背景 | 第19-20页 |
·泛珠三角地区区域行政的制度安排 | 第20-21页 |
·泛珠三角地区区域行政的主要方式 | 第21-23页 |
·长三角地区区域行政模式研究 | 第23-26页 |
·长三角地区区域行政形成的背景 | 第24-25页 |
·长三角地区区域行政的制度安排 | 第25页 |
·长三角地区区域行政的主要方式 | 第25-26页 |
·环渤海区域行政模式研究 | 第26-28页 |
·环渤海区域行政形成的背景 | 第26-27页 |
·环渤海区区域行政的制度安排 | 第27-28页 |
·环渤海区区域行政的主要方式 | 第28页 |
·国内区域行政个案带给我们的启示 | 第28-31页 |
第四章 成渝区域行政的设计 | 第31-36页 |
·成渝区域行政发展的可能性 | 第31-33页 |
·成渝区域行政的现实基础 | 第31页 |
·成渝区域行政的历史沿革 | 第31-32页 |
·成渝区域行政的经济、社会和文化基础 | 第32-33页 |
·成渝区域行政发展的必然性 | 第33-34页 |
·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因素 | 第33页 |
·两地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| 第33页 |
·两地政府合作的意愿考察与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成渝区域行政体制的具体构想模式 | 第34-36页 |
·区域行政的实现形式 | 第34-35页 |
·成渝区域行政体制的具体构想 | 第35-36页 |
第五章 成渝区域行政体制构想的实现 | 第36-44页 |
·成渝区域行政体制的构建阶段 | 第36-39页 |
·区域行政体制框架的形成阶段 | 第36-37页 |
·区域行政体制的制度整合 | 第37-38页 |
·合理的机构设置与组织配备阶段 | 第38-39页 |
·成渝区域行政体制的选择与创新 | 第39-41页 |
·两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| 第40页 |
·两地半官方与民间组织的协调与合作 | 第40页 |
·因地制宜,建立具有成渝特色的区域行政体制 | 第40-41页 |
·相应配套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| 第41-44页 |
·建立科学的利益补偿机制 | 第41-42页 |
·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机制 | 第42页 |
·加快和促进区域行政法治化建设的步伐 | 第42-44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49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