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等学校就业协议制度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1 高等学校就业协议制度概述 | 第9-18页 |
·高等学校就业协议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| 第9-11页 |
·高等学校就业协议的概念 | 第9页 |
·高等学校就业协议的特征 | 第9-11页 |
·高等学校就业协议制度的产生 | 第11-12页 |
·以统和包为特征的国家统一分配阶段 | 第11页 |
·从统包统配到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 | 第11-12页 |
·充分的自主择业与双向选择阶段 | 第12页 |
·高等学校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 | 第12-15页 |
·民事合同说 | 第13页 |
·预约合同说 | 第13-14页 |
·行政合同说 | 第14页 |
·劳动合同说 | 第14-15页 |
·高等学校就业协议制度的作用 | 第15-18页 |
·规范毕业生就业关系的主要手段 | 第16页 |
·制定毕业生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 | 第16-17页 |
·统计毕业生就业率的基本依据 | 第17-18页 |
2 高等学校就业协议制度的相关立法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9页 |
·高等学校就业协议制度的相关立法 | 第18-19页 |
·《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》的规定 | 第18页 |
·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》的规定 | 第18-19页 |
·高等学校就业协议制度的存废之争 | 第19-22页 |
·废除论观点及其依据 | 第19-20页 |
·合一论观点及其依据 | 第20-21页 |
·保留并完善论观点及其依据 | 第21-22页 |
·高等学校就业协议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9页 |
·就业协议适用对象过窄 | 第22-23页 |
·高等学校作为就业协议当事人主体身份错位 | 第23-24页 |
·就业协议过于强调行政管理的色彩 | 第24-25页 |
·就业协议法律适用不明确 | 第25-27页 |
·就业协议不应当承担统计就业率的功能 | 第27-29页 |
3 高等学校毕业生劳动就业制度的再设计 | 第29-39页 |
·高等学校毕业生劳动就业方针 | 第29-30页 |
·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再设计的具体措施 | 第30-39页 |
·立法体例上由劳动合同制度取代就业协议制度 | 第30-33页 |
·完善政府和高校对毕业生就业的服务体系建设 | 第33-35页 |
·变更现行由高校作为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主体 | 第35-36页 |
·废除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派遣制度 | 第36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后记 | 第42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