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七总皂苷脉冲迟释片的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2页 |
| 前言 | 第12-18页 |
| 第一章 三七总皂苷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| 第18-32页 |
| 1 仪器、试药、试剂和动物 | 第18-19页 |
| ·仪器 | 第18页 |
| ·试药与试剂 | 第18-19页 |
| ·实验动物 | 第19页 |
| 2 方法与结果 | 第19-29页 |
| ·试液的配制 | 第19页 |
| ·循环液中酚红质量浓度的测定 | 第19-20页 |
| ·酚红检测波长的选择 | 第19-20页 |
| ·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20页 |
| ·循环液中药物质量浓度的测定 | 第20-21页 |
| ·色谱条件的建立 | 第20页 |
| ·人参皂苷Rg1标准曲线绘制 | 第20-21页 |
| ·方法学考察 | 第21-24页 |
| ·人参皂苷Rg1与酚红溶液的精密度试验 | 第21-22页 |
| ·人参皂苷Rg1与酚红溶液的稳定性试验 | 第22-23页 |
| ·人参皂苷Rg1与酚红溶液的回收率试验 | 第23-24页 |
| ·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实验操作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实验数据的处理 | 第25-26页 |
| ·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结果 | 第26-29页 |
| ·pH对三七总皂苷吸收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| ·浓度对三七总皂苷吸收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| ·不同肠段对三七总皂苷吸收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3 讨论与小结 | 第29-32页 |
| 第二章 三七总皂苷脉冲迟释片制备工艺的研究 | 第32-46页 |
| 1 仪器与试药 | 第32-33页 |
| 2 片芯的处方筛选与制备工艺研究 | 第33-37页 |
| ·片芯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| ·片芯制备工艺的选择 | 第33页 |
| ·片芯的制备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处方因素对片芯的影响 | 第34-37页 |
| ·填充剂的种类和用量的筛选 | 第34-35页 |
| ·润滑剂对片芯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崩解剂对片芯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片芯最终处方的确定 | 第37页 |
| 3 脉冲迟释片的处方筛选与制备工艺研究 | 第37-43页 |
| ·三七总皂苷脉冲迟释片的制备 | 第37-38页 |
| ·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| 第38-42页 |
| ·HPMC粘度和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| ·不同填充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| ·三七总皂苷脉冲迟释片最终处方的确定 | 第42页 |
| ·脉冲迟释片最佳处方工艺的重现性评价 | 第42-43页 |
| 4 讨论与小结 | 第43-46页 |
| 第三章 三七总皂苷脉冲迟释片质量控制研究 | 第46-64页 |
| 1 仪器与试药 | 第46页 |
| 2 性状 | 第46-47页 |
| 3 脉冲迟释片中人参皂苷Rg1的定性鉴别 | 第47-48页 |
| 4 脉冲迟释片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 | 第48-52页 |
| ·测定条件及方法 | 第48页 |
| ·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| 第48页 |
| ·供试品溶液及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| 第48页 |
| ·色谱条件 | 第48页 |
| ·方法学考察 | 第48-52页 |
| ·系统适应性考察 | 第48-50页 |
| ·线性关系考察 | 第50页 |
| ·精密度试验 | 第50-51页 |
| ·重复性试验 | 第51页 |
| ·稳定性试验 | 第51页 |
| ·加样回收试验 | 第51-52页 |
| ·制剂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 | 第52页 |
| 5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| 第52-61页 |
| ·测定波长的选择 | 第52-53页 |
| ·标准曲线的制备 | 第53-55页 |
| ·稳定性试验 | 第55页 |
| ·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方法 | 第55-56页 |
| ·脉冲迟释片体外释放度的评价 | 第56-61页 |
| ·体外释放参数与释放取样点的确定 | 第56页 |
| ·体外释放度的评价方法 | 第56-57页 |
| ·体外释放度测定的影响因素考察 | 第57-61页 |
| 6 讨论与小结 | 第61-64页 |
| 结语与创新点 | 第64-66页 |
| 文献综述 | 第66-7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6-81页 |
| 附录 | 第81-82页 |
| 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