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6-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6-7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7-10页 |
第2章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基本问题 | 第10-17页 |
·现代性的图景 | 第10-12页 |
·现代、现代化与现代性的词义辨析 | 第10-11页 |
·现代性的多维透视 | 第11-12页 |
·马克思现代性视野 | 第12-14页 |
·马克思现代性政治批判的缘起 | 第14-17页 |
·时代的召唤 | 第14-15页 |
·马克思哲学信仰的转向 | 第15-16页 |
·马克思本身对平等自由的追求 | 第16-17页 |
第3章 马克思现代性政治批判的主要内容 | 第17-28页 |
·国家批判理论 | 第17-21页 |
·对官僚政治的批判 | 第17-18页 |
·对市民社会的批判 | 第18-20页 |
·关于国家的消亡 | 第20-21页 |
·马克思政治伦理 | 第21-28页 |
·下层劳苦大众的利益——马克思政治伦理的出发点 | 第21-23页 |
·马克思国家伦理观——马克思政治伦理的主要内容 | 第23-25页 |
·人的本质是自由——马克思政治伦理的核心 | 第25-26页 |
·全人类的解放——马克思政治伦理的指向 | 第26-28页 |
第4章 马克思现代性政治批判的当代启示 | 第28-37页 |
·坚持马克思现代性政治批判的立场 | 第28-29页 |
·大力发展生产力 | 第29-30页 |
·马克思现代性政治批判在当代中国的回响——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| 第30-37页 |
·坚持无产阶级先锋队—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| 第31-32页 |
·民本和民主思想的当代回响——人民当家作主 | 第32-33页 |
·官僚政治批判的当代回响——依法治国 | 第33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8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38-41页 |
后记 | 第41-42页 |
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