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7-9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7-8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第2章 苏区精神的科学内涵 | 第9-15页 |
·苏区的概述 | 第9-10页 |
·苏区精神的内涵 | 第10-14页 |
·坚定信念是苏区精神的实质 | 第10-11页 |
·求真务实是苏区精神的内核 | 第11页 |
·一心为民、清正廉洁是苏区精神的特色 | 第11-12页 |
·艰苦奋斗、争创一流是苏区精神的精髓 | 第12-13页 |
·无私奉献是苏区精神的要求 | 第13-14页 |
·苏区精神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 | 第14-15页 |
第3章 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| 第15-20页 |
·网络化背景下对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 | 第15-18页 |
·网络化降低了苏区精神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主体性的要求 | 第16页 |
·网络化强化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| 第16-17页 |
·网络化对大学生固有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 | 第17-18页 |
·社会环境快速变化下对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 | 第18-20页 |
·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大学生大学生理想信念真空 | 第18-19页 |
·学生主观上对思想道德教育认识的缺位和错位 | 第19-20页 |
第4章 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| 第20-26页 |
·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、坚定崇高信念 | 第20-21页 |
·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、弘扬民族精神 | 第21-22页 |
·有利于促使大学生在应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| 第22-23页 |
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| 第23-25页 |
·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激发不懈进取的创新精神 | 第25-26页 |
第5章 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 | 第26-30页 |
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| 第26-27页 |
·言传与体验相结合的原则 | 第27页 |
·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原则 | 第27-28页 |
·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| 第28页 |
·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| 第28-30页 |
第6章 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| 第30-37页 |
·融入课堂教学是根本 | 第30-32页 |
·充分发挥课堂中的双重主体性 | 第30-31页 |
·在“思政课”中融入为主,其他学科中融入为辅 | 第31-32页 |
·多媒体教学为主,说教教育为辅 | 第32页 |
·融入网络信息是关键 | 第32-34页 |
·融入校园文化是基础 | 第34-35页 |
·融入社会实践是重点 | 第35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1页 |
后记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