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控制实验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光伏发电技术国内外发展动态 | 第12-15页 |
·国外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光伏发电系统介绍 | 第15-18页 |
·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| 第15-16页 |
·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结构 | 第16-18页 |
·我国光伏并网发电标准 | 第18-19页 |
·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器的原理及控制 | 第21-36页 |
·电压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| 第21-26页 |
·电压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原始数学模型 | 第21-22页 |
·坐标变换理论 | 第22-25页 |
·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| 第25页 |
·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| 第25-26页 |
·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并网控制策略 | 第26-29页 |
·电网电压合成矢量定向实现方法 | 第29-33页 |
·电网电压检测定向 | 第29-30页 |
·电网电压过零点检测定向 | 第30-32页 |
·软件锁相环定向 | 第32-33页 |
·光伏并网系统的最大功率输出 | 第33-35页 |
·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特性 | 第33-34页 |
·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输出 | 第34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电压空间矢量控制原理及实现 | 第36-49页 |
·电压空间矢量技术 | 第36-41页 |
·电压空间矢量的定义 | 第36-37页 |
·逆变器输出的电压矢量 | 第37-41页 |
·电压空间矢量合成与计算 | 第41-44页 |
·SVPWM在DSP上的实现 | 第44-48页 |
·软件方案实现SVPWM的原理 | 第44-46页 |
·不同扇区下的比较寄存器装载 | 第46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光伏并网逆变实验系统硬件设计 | 第49-63页 |
·主控制单元 | 第49-53页 |
·功率模块 | 第53-54页 |
·驱动电路 | 第54-58页 |
·信号缓冲电路 | 第55页 |
·隔离放大电路 | 第55-56页 |
·保护电路 | 第56-57页 |
·辅助报警电路 | 第57-58页 |
·驱动电源选取 | 第58页 |
·信号检测电路 | 第58-61页 |
·过零点检测电路 | 第61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软件系统设计 | 第63-77页 |
·开发环境介绍 | 第63-64页 |
·程序系统整体框架 | 第64-65页 |
·主程序设计 | 第65-66页 |
·主程序结构 | 第65页 |
·看门狗程序 | 第65-66页 |
·子程序设计 | 第66-74页 |
·捕获中断子程序 | 第66-68页 |
·定时器下溢中断子程序 | 第68页 |
·A/D转换与滤波模块 | 第68-71页 |
·数字PI模块 | 第71-73页 |
·SVPWM生成模块 | 第73-74页 |
·程序系统Graph调试 | 第74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六章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77-85页 |
·系统实验平台 | 第77-78页 |
·过零点检测实验 | 第78-79页 |
·SVPWM调制实验 | 第79-80页 |
·光伏电池板输出的A/D采样 | 第80-81页 |
·独立系统实验 | 第81-83页 |
·并网实验 | 第83-8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