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45页 |
·引言 | 第15页 |
·神经递质 | 第15-24页 |
·神经递质的分类及其作用 | 第15-17页 |
·神经递质的信息传递 | 第17-19页 |
·神经递质的测定 | 第19-24页 |
·微透析取样技术 | 第20-22页 |
·光谱技术 | 第22页 |
·电化学技术 | 第22-24页 |
·微电极和丝网印刷电极 | 第24-31页 |
·微电极 | 第24-28页 |
·微电极的特点和分类 | 第24-25页 |
·碳纤维微电极 | 第25-27页 |
·微电极的应用 | 第27-28页 |
·丝网印刷电极 | 第28-31页 |
·丝网印刷电极的发展历史 | 第28页 |
·丝网印刷电极的原理及制备 | 第28-29页 |
·丝网印刷电极的应用 | 第29-31页 |
·碳纳米材料 | 第31-43页 |
·碳纳米管 | 第32-33页 |
·多孔碳 | 第33-34页 |
·石墨烯 | 第34-43页 |
·石墨烯的性质 | 第34-35页 |
·石墨烯的制备 | 第35-36页 |
·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 | 第36-39页 |
·石墨烯的应用 | 第39-43页 |
·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| 第43-45页 |
第二章 石墨烯修饰的碳纤维微电极测定小鼠海马组织中的多巴胺 | 第45-57页 |
·引言 | 第45-46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6-48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46-47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7页 |
·石墨烯的合成 | 第47页 |
·碳纤维微电极的制备和修饰 | 第47-4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8页 |
·活体实验 | 第4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6页 |
·石墨烯和微电极的SEM特征 | 第48-49页 |
·石墨烯修饰的碳纤维微电极的循环伏安特性 | 第49-53页 |
·DA、AA、UA在GCFME上的检测限 | 第53页 |
·DA在GCFME上的选择性测定 | 第53-54页 |
·小鼠海马组织中多巴胺的测定 | 第54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三章 小鼠脑中多巴胺和 5-羟色胺的在线同时测定 | 第57-71页 |
·引言 | 第57-5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8-60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58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58页 |
·石墨烯的合成和四磺酸基酞菁铁-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 | 第58-59页 |
·碳纤维微电极的制备和修饰 | 第5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9页 |
·动物实验 | 第59-6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0-70页 |
·石墨烯-四磺酸基酞菁铁修饰的微电极的SEM特征 | 第60页 |
·石墨烯-四磺酸基酞菁铁的拉曼光谱 | 第60-61页 |
·DA和 5-HT在GR-FeTSPc/CFME上的循环伏安特征 | 第61-63页 |
·DA在GR-FeTSPc/CFME上的循环伏安特征 | 第61-62页 |
·5-HT在GR-FeTSPc/CFME上的循环伏安特征 | 第62-63页 |
·DA和 5-HT在GR-FeTSPc/CFME上的同时测定 | 第63-65页 |
·DA和 5-HT在GR-FeTSPc/CFME上的选择性 | 第65-66页 |
·小鼠脑中海马区DA和 5-HT的同时在线测定 | 第66-68页 |
·小鼠脑匀浆液中DA和 5-HT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| 第68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四章 石墨烯-四磺酸基酞菁铁与多壁碳纳米管-四磺酸基酞菁铁复合材料的性能比较研究 | 第71-87页 |
·引言 | 第71-7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72-73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72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72-73页 |
·石墨烯的合成和石墨烯-四磺酸基酞菁铁、多壁碳纳米管-四磺酸基酞菁铁纳米膜的制备 | 第73页 |
·GR- FeTSPc /SPE、MWCNTs- FeTSPc /SPE的制备 | 第7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7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73-85页 |
·GR-FeTSPc、MWCNTs-FeTSPc 复合物的形貌特征 | 第73-74页 |
·GR-FeTSPc、MWCNTs-FeTSPc 复合物的光谱特征 | 第74-77页 |
·GR-FeTSPc、MWCNTs-FeTSPc 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| 第74-75页 |
·GR-FeTSPc、MWCNTs-FeTSPc 复合物的红外光谱 | 第75-77页 |
·循环伏安法研究GR-FeTSPc、MWCNTs-FeTSPc 复合物的电化学特征 | 第77-81页 |
·AA在GR-FeTSPc/SPE、MWCNTs-FeTSPc/SPE的循环伏安特性 | 第77-78页 |
·UA在GR-FeTSPc/SPE、MWCNTs-FeTSPc/SPE的循环伏安特性 | 第78-79页 |
·DA在GR-FeTSPc/SPE、MWCNTs-FeTSPc/SPE的循环伏安特性 | 第79-80页 |
·NE在GR-FeTSPc/SPE、MWCNTs-FeTSPc/SPE的循环伏安特性 | 第80-81页 |
·安培法研究GR-FeTSPc、MWCNTs-FeTSPc 复合物的电分析化学特征 | 第81-85页 |
·AA在GR-FeTSPc/SPE、MWCNTs-FeTSPc/SPE上的分析性能比较 | 第81-82页 |
·UA在GR-FeTSPc/SPE、MWCNTs-FeTSPc/SPE上的分析性能比较 | 第82-83页 |
·DA在GR-FeTSPc / SPE、MWCNTs-FeTSPc / SPE上的分析性能比较 | 第83-84页 |
·NE在GR-FeTSPc-SPE、MWCNTs-FeTSPc-SPE上的分析性能比较 | 第84-85页 |
·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GR-FeTSPc/SPE、MWCNTs-FeTSPc/SPE的选择性 | 第8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5-87页 |
第五章 H2O2在四磺酸基酞菁铁-石墨烯-Nafion 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上的高灵敏高选择性的传感 | 第87-104页 |
·引言 | 第87-8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88-89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88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88页 |
·石墨烯的合成和四磺酸基酞菁铁-石墨烯纳米膜的制备 | 第88页 |
·FeTSPc-GR-Nafion/SPE的制备 | 第88-8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8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9-103页 |
·FeTSPc-GR复合物的微观结构特性 | 第89-90页 |
·FeTSPc-GR-Nafion/SPE 的电化学行为 | 第90-92页 |
·H2O2在FeTSPc-GR-Nafion/SPE 的电化学氧化机理 | 第92-95页 |
·电化学阻抗谱研究FeTSPc-GR-Nafion/SPE 的电子传递机理 | 第95-96页 |
·安培法研究H2O2的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| 第96-100页 |
·FeTSPc-GR-Nafion/SPE 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| 第100页 |
·FeTSPc-GR-Nafion/SPE 的选择性 | 第100-101页 |
·消毒水中H2O2的测定 | 第101-102页 |
·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| 第102-10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3-104页 |
第六章 氧和氯霉素的竞争性电化学研究 | 第104-116页 |
·引言 | 第104-10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05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105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105页 |
·多孔碳的合成及修饰电极的制备 | 第10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0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05-115页 |
·多孔碳的SEM表征 | 第105-106页 |
·OMC-Nafion/GCE的电化学表征 | 第106-107页 |
·氧气在OMC-Nafion/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| 第107-108页 |
·氯霉素在OMC-Nafion/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| 第108-110页 |
·pH对氧和氯霉素在OMC-Nafion/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| 第110-111页 |
·氧和氯霉素在OMC-Nafion/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| 第111-114页 |
·OMC-Nafion/GCE的重现性、选择性和稳定性 | 第114页 |
·样品测定 | 第114-11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5-116页 |
结论 | 第116-1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8-149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49-151页 |
致谢 | 第151-152页 |
附件 | 第1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