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6页 |
·学位论文研究的背景、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9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、重点和难点 | 第13-14页 |
·主要内容及重点 | 第13-14页 |
·难点 | 第14页 |
·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农村养老保险相关理论 | 第16-19页 |
·养老保险的含义 | 第16-17页 |
·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| 第17-19页 |
·满足人的需要理论 | 第17页 |
·社会总产品“扣除理论” | 第17-18页 |
·“两种生产”理论 | 第18-19页 |
第3章 江西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| 第19-25页 |
·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| 第19-22页 |
·应对传统养老保障功能弱化的现实需要 | 第19-20页 |
·弥补原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缺陷的实际需要 | 第20-22页 |
·加强江西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| 第22页 |
·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| 第22-25页 |
·社会发展规律表明时机成熟 | 第22-23页 |
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提供政策保障 | 第23-24页 |
·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奠定经济基础 | 第24页 |
·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,提供技术支持 | 第24-25页 |
第4章 江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行概况 | 第25-32页 |
·江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行基本情况 | 第25页 |
·江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行取得的成绩 | 第25-26页 |
·江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行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8页 |
·覆盖面窄 | 第26页 |
·筹资机制风险高 | 第26页 |
·基金保值增值难度大 | 第26-27页 |
·管理平台建设滞后,制度衔接不完善 | 第27-28页 |
·江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8-32页 |
·宣传渠道单一,农民参保意识薄弱 | 第28-29页 |
·政策吸引力不足 | 第29-30页 |
·缴费困难 | 第30-31页 |
·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第5章 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分析与借鉴 | 第32-39页 |
·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典型模式 | 第32-34页 |
·德国的“投保资助型”养老保险制度 | 第32页 |
·瑞典的“福利型”养老保险制度 | 第32-33页 |
·新加坡的“自助型”养老保险制度 | 第33-34页 |
·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 | 第34-36页 |
·国内典型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概况 | 第36-38页 |
·青岛模式 | 第36-37页 |
·江苏宜兴模式 | 第37页 |
·北京模式 | 第37-38页 |
·国内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启示 | 第38-39页 |
第6章 完善江西新型农村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| 第39-44页 |
·结合本省实际情况,不断完善资金筹集模式 | 第39页 |
·扩大宣传力度,增加农民参保意识 | 第39-40页 |
·强化政府责任,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| 第40页 |
·健全新农保组织机构,加强新农保机构经办能力建设 | 第40-41页 |
·社保机构参与基金管理,实现保值增值 | 第41页 |
·妥善解决和其他社保政策的衔接问题 | 第41-42页 |
·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,加强配套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| 第42-44页 |
·构建多层次、多形式的养老保障体系 | 第42-43页 |
·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| 第43-44页 |
第7章 研究结论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