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路网结构的南京市区旅游景点可达性分析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图录 | 第7-8页 |
| 表录 | 第8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| 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| 第9-10页 |
| ·城市游憩需求的增加 | 第10页 |
| ·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兴起 | 第10-11页 |
| ·可达性研究的不断深入 | 第1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方法和框架 | 第12-1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框架 | 第12-14页 |
|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24页 |
| ·城市游憩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18页 |
| ·国外城市游憩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·国内城市游憩研究 | 第15-17页 |
| ·国内外城市游憩研究总结 | 第17-18页 |
| ·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8-20页 |
| ·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整体分析 | 第18-19页 |
| ·城市游憩商业区(RBD)区位特征与空间形态研究 | 第19页 |
| ·环城游憩带(ReBAM)研究 | 第19页 |
| ·城市旅游休闲设施空间分布研究 | 第19-20页 |
| ·可达性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0-24页 |
| ·含义研究综述 | 第20页 |
| ·可达性实证研究综述 | 第20-24页 |
| 第3章 研究区域及其旅游景点可达性信息系统的构建 | 第24-34页 |
| ·研究区域及其旅游景点的选择 | 第24-26页 |
| ·研究区域发展现状 | 第24-26页 |
| ·旅游景点的选择 | 第26页 |
| ·南京市旅游景点可达性系统的构建 | 第26-34页 |
| ·可达性测量方法评价 | 第26-29页 |
| ·评价指标 | 第29页 |
| ·资料和技术路线 | 第29-33页 |
| ·南京市旅游景点可达性信息系统功能 | 第33-34页 |
| 第4章 旅游景点可达性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| 第34-46页 |
| ·评价依据 | 第34-35页 |
| ·旅游景点可达性评价结果 | 第35-40页 |
| ·旅游景点可达性扩散结果 | 第35-37页 |
| ·扩散等时线 | 第37页 |
| ·旅游景点服务范围划分 | 第37-39页 |
| ·乡镇为基本计算单元的整体景点可达性 | 第39-40页 |
| 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0-46页 |
| ·区域内各点到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分析 | 第40-43页 |
| ·旅游景点服务范围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乡镇为基本计算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分析 | 第44-46页 |
| 第5章 优化南京市区旅游景点可达性的讨论 | 第46-51页 |
| ·优化的目标 | 第46-48页 |
| ·优化的措施 | 第48-51页 |
| ·主城区优化的措施 | 第48-49页 |
| ·近郊区优化的措施 | 第49页 |
| ·远郊区优化的措施 | 第49-51页 |
|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51-53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51-52页 |
| ·不足和展望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9页 |
| 后记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