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DM642的图像增强系统的实现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| ·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图像增强技术现状 | 第12页 |
| ·实时图像处理系统发展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课题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14-16页 |
| 第2章 图像增强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| 第16-28页 |
| ·TMS320DM642 概述 | 第16-20页 |
| ·DM642 处理器的内核 | 第17页 |
| ·DM642 的存储器结构 | 第17-18页 |
| ·EDMA 控制器 | 第18-19页 |
| ·EMIFA 接口 | 第19页 |
| ·VP 口 | 第19-20页 |
| ·系统硬件平台 | 第20-27页 |
| ·图像采集单元 | 第22-24页 |
| ·图像处理单元 | 第24-26页 |
| ·图像显示单元 | 第26-27页 |
| ·RS422 串口通讯 | 第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3章 图像增强系统的底层软件开发 | 第28-45页 |
| ·系统开发环境 | 第28-30页 |
| ·CCS3.3 概述 | 第28-29页 |
| ·DSP/BIOS 简介 | 第29-30页 |
| ·视频口采集驱动程序开发 | 第30-38页 |
| ·DSP/BIOS 设备驱动模型 | 第30-32页 |
| ·驱动函数接口关系 | 第32-34页 |
| ·采集驱动的功能描述 | 第34-35页 |
| ·缓冲区管理办法 | 第35-36页 |
| ·驱动函数体的实现 | 第36-38页 |
| ·图像增强系统框架开发 | 第38-43页 |
| ·DSP/BIOS 配置 | 第40-41页 |
| ·核心硬件初始化 | 第41页 |
| ·应用程序设计 | 第41-43页 |
| ·FPGA 程序开发 | 第43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第4章 图像增强算法设计 | 第45-64页 |
| ·靶场红外图像特征分析 | 第45-48页 |
| ·增强算法整体结构设计 | 第48-50页 |
| ·图像平滑降噪 | 第50-52页 |
| ·有效灰度区间与分割点查找 | 第52-55页 |
| ·有效灰度区间查找 | 第52-53页 |
| ·阀值分割 | 第53-55页 |
| ·目标增强 | 第55-61页 |
| ·对比度增强方法选择 | 第55-60页 |
| ·本文自适应方法 | 第60-61页 |
| ·分辨率扩展 | 第61-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第5章 增强算法的 DM642 优化与实现 | 第64-74页 |
| ·L2 高速缓存使用 | 第64-66页 |
| ·算法本身的优化 | 第66-68页 |
| ·编译器与指令的优化 | 第68-69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69-73页 |
| ·处理速度测试 | 第69-70页 |
| ·处理结果对比 | 第70-7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|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|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| 第78-79页 |
|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| 第79-80页 |
| 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