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相关研究述评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框架与内容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旅游产业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| 第18-28页 |
·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8-20页 |
·旅游产业相关概念 | 第18页 |
·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| 第18-19页 |
·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| 第19-20页 |
·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| 第20-24页 |
·旅游产业布局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| 第21页 |
·旅游产业集群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| 第22-24页 |
·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| 第24页 |
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灾后旅游重建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关系 | 第25-28页 |
第3章 国内外灾后旅游产业重建经验总结与借鉴 | 第28-33页 |
·国内外灾后旅游产业发展实例 | 第28-30页 |
·国内灾后旅游产业重建实例 | 第28-30页 |
·国外灾后旅游产业重建实例 | 第30页 |
·灾后旅游产业发展经验总结与借鉴 | 第30-33页 |
第4章 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| 第33-45页 |
·地震重灾区旅游业发展基本条件 | 第33-36页 |
·地震重灾区范围界定 | 第33-34页 |
·地震重灾区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 | 第34-36页 |
·地震重灾区灾后旅游业损失概况 | 第36-39页 |
·旅游市场消费需求方面 | 第36-39页 |
·旅游资源布局业态方面 | 第39页 |
·地震重灾区灾后旅游重建发展概况 | 第39-43页 |
·重灾区灾后旅游重建发展概况 | 第39-41页 |
·重灾区旅游产业重建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3页 |
·地震重灾区旅游产业重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| 第43-45页 |
·旅游产业重建面临的机遇 | 第43-44页 |
·旅游产业重建面临的挑战 | 第44-45页 |
第5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产业重建战略分析 | 第45-56页 |
·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产业重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| 第45-46页 |
·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产业重建的指导思想 | 第45页 |
·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产业重建的基本原则 | 第45-46页 |
·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| 第46-47页 |
·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分析 | 第47-56页 |
·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产业布局——“相对竞争优势”战略 | 第47-49页 |
·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——“集群”战略 | 第49-52页 |
·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产业价值链开发——“链条”战略 | 第52-56页 |
第6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对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产业重建的对策建议 | 第56-62页 |
·重视旅游产业重建规划与管理,促进全面发展 | 第56-57页 |
·重视旅游产业重建规划 | 第56-57页 |
·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 | 第57页 |
·加强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改善,促进持久发展 | 第57-59页 |
·加强资源可持续利用,转变旅游发展模式 | 第58页 |
·加强科学技术支撑,倡导发展低碳旅游 | 第58-59页 |
·发展特色主题旅游,促进共同发展 | 第59-62页 |
·发展灾难主题旅游,打造地震遗址旅游景区 | 第59-60页 |
·发展民族历史文化主题旅游 | 第60-61页 |
·发展生态健康及乡村休闲主题旅游 | 第61页 |
·加大品牌宣传与推介 | 第61-62页 |
结论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