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移动通信论文--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(大哥大、移动电话手机)论文--码分多址(CDMA)移动通信论文

LTE TDD物理层过程关键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目录第10-14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4-26页
   ·研究的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·LTE的发展历程第15-18页
     ·LTE的提出第15页
     ·LTE的标准制定过程第15-17页
     ·LTE标准的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 ·LTE TDD两种模式的融合第18页
   ·LTE TDD的现状和未来第18-20页
     ·LTE TDD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第18-19页
     ·LTE TDD发展与4G的关系第19-20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·研究对象与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21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·本论文的创新点第22-23页
 参考文献第23-26页
第二章 基于LTE TDD系统上行同步控制算法的研究第26-52页
   ·引言第26页
   ·信号模型第26-27页
   ·相关工作第27-28页
   ·主首尾径估计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·估计算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·阈值设置第30页
   ·同步跟踪第30-35页
     ·内环同步跟踪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外环同步跟踪第33-35页
   ·性能分析第35-50页
     ·参数设置第35-36页
     ·首径、主径与尾径的估计效果第36页
     ·不同阈值系数α;相同Mu,SNR第36-39页
     ·不同Mu;相同阈值系数a,SNR第39-41页
     ·不同SNR;相同阈值系数α,Mu第41-43页
     ·不同D;相同p,q,Step,SNR第43-45页
     ·不同p;相同D,q,Step,SNR第45-46页
     ·不同q;相同p,D,Step,SNR第46-49页
     ·不同Step;相同p,q,D,SNR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50页
   ·总结第50-51页
 参考文献第51-52页
第三章 基于LTE TDD系统的小区搜索及初始化载波同步研究第52-74页
   ·引言第52页
   ·相关工作第52-55页
     ·小区搜索过程第53页
     ·研究进展第53-55页
   ·符号定时及初始化载波频偏估计第55-57页
     ·符号定时检测度量的推导第55页
     ·初始化载波频偏估计度量的推导第55-57页
     ·AWGN信道中载波频偏估计性能第57页
   ·复杂度简化措施第57-59页
   ·复杂度统计第59页
   ·小区组ID检测算法第59-62页
   ·单小区环境性能仿真第62-68页
     ·符号定时性能第62页
     ·扇区ID检测性能第62-63页
     ·载波频偏估计性能第63-64页
     ·CP检测性能第64-66页
     ·小区ID检测性能第66-68页
   ·同频小区环境性能仿真第68-71页
     ·仿真设置及参数第68-70页
     ·仿真结果第70-71页
   ·结果分析及结论第71页
 附录第71-72页
 参考文献第72-74页
第四章 基于LTE TDD系统随机接入算法的研究第74-96页
   ·引言第74页
   ·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第74-82页
     ·ZC序列第74-75页
     ·PRACH帧结构第75页
     ·前导码在时频资源上的映射第75-77页
     ·前导序列的产生第77-80页
     ·Ncs与小区半径第80-81页
     ·根参数的成对配置第81-82页
   ·研究进展第82-83页
   ·信道模型第83-85页
     ·PRACH的发射与接收机结构第83-84页
     ·高速CS Sets的PDP合并第84-85页
   ·算法分析第85-88页
     ·PRACH检测算法第85-86页
     ·PRACH检测门限第86-88页
   ·噪声方差测量第88页
   ·仿真分析第88-91页
     ·PRACH性能要求第89-90页
     ·仿真设置第90-91页
   ·仿真结果第91-94页
   ·性能分析第94页
   ·结论第94页
 参考文献第94-95页
 附录第95-96页
第五章 基于LTE TDD系统下行符号定时同步算法的研究第96-113页
   ·引言第96页
   ·相关工作第96-98页
     ·符号定时第96-97页
     ·研究进展第97-98页
   ·符号定时同步算法第98-101页
     ·信道估计第99页
     ·加窗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·IFFT第100页
     ·能量累积平均第100页
     ·首径位置估计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符号定时补偿第101页
   ·仿真条件和假设第101-102页
   ·仿真结果第102-111页
     ·20M带宽平台仿真结果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·10M、5M带宽平台仿真结果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·系统误码率性能仿真第108-111页
   ·总结第111页
 参考文献第111-112页
 附录第112-113页
第六章 结论第113-116页
   ·主要结论和创新点第113-114页
   ·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114-116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参与的研究工作第116-117页
致谢第117页

论文共11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指纹的隐私保护型身份认证技术
下一篇:MIMO接收机技术与编码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