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3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3-24页 |
| ·论文背景 | 第13-16页 |
| ·国内外发展状况 | 第16-22页 |
| ·同位素CO_2 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9页 |
| ·同位素CO_2 振转能级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2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| 第2章 ~(13)C~(16)O_2激光器与振转光谱理论基础 | 第24-37页 |
| ·引言 | 第24页 |
| ·同位素~(13)C~(16)O_2 激光器的基本原理 | 第24-26页 |
| ·同位素~(13)C~(16)O_2 分子的振动模式 | 第24-25页 |
| ·~(13)C~(16)O_2 激光的激发 | 第25-26页 |
| ·同位素~(13)C~(16)O_2 分子振转能级的计算 | 第26-36页 |
| ·分子系统的薛定谔方程的求解过程 | 第27-28页 |
| ·三原子分子的振转哈密顿算符 | 第28-32页 |
| ·CO_2 分子的势能函数表达式 | 第32-34页 |
| ·CO_2 分子的偶极矩函数表达式 | 第34-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3章 ~(13)C~(16)O_2分子振转光谱的计算 | 第37-60页 |
| ·引言 | 第37页 |
| ·离散变量表象(DVR)计算方法 | 第37-43页 |
| ·~(13)C~(16)O_2 分子体系哈密顿算符的确定 | 第38-39页 |
| ·基函数的确定 | 第39-43页 |
| 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3-59页 |
| ·振转能级的计算 | 第43-46页 |
| ·00~01-10~00 与00~01-02~00 波段跃迁波数与跃迁强度的计算 | 第46-50页 |
| ·自发辐射系数的计算 | 第50-55页 |
| ·小信号增益系数的计算 | 第55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4章 TEA~(13)C~(16)O_2激光器动力学模拟 | 第60-85页 |
| ·引言 | 第60页 |
| ·六温度振动动力学 | 第60-72页 |
| ·~(13)C~(16)O_2 对称振动模V_1 模的动能密度E_1 随时间的变化 | 第62-65页 |
| ·~(13)C~(16)O_2 弯曲振动模V_2 模的动能密度E_2 随时间的变化 | 第65-66页 |
| ·~(13)C~(16)O_2 反对称振动模V_3 模的动能密度E_3 随时间的变化 | 第66-67页 |
| ·N2 分子振动能量密度E_4 随时间的变化 | 第67-68页 |
| ·~(13)C~(16)O 分子振动能量密度E_5 随时间的变化 | 第68-69页 |
| ·单位体积的总气体动能密度E 随时间的变化 | 第69-70页 |
| ·激光器腔内光强I 随时间的变化 | 第70-72页 |
| ·增益开关六温度方法 | 第72-74页 |
| ·增益开关六温度方法计算结果 | 第74-84页 |
| ·气压的影响 | 第78-79页 |
| ·气体温度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| ·非解离系数的影响 | 第80-81页 |
| ·电子泵浦密度的影响 | 第81-8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| 第5章 小型可调谐TEA CO_2激光器的输出性能提高的实验研究 | 第85-98页 |
| ·引言 | 第85页 |
| ·实验装置 | 第85-86页 |
| ·含有峰值电容的激励电路 | 第86-91页 |
| ·无峰值电容激励电路 | 第91-9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7-98页 |
| 第6章 同位素TEA~(13)C~(16)O_2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| 第98-113页 |
| ·引言 | 第98页 |
| ·实验装置 | 第98页 |
| ·同位素TEA ~(13)C~(16)O_2 激光器实验 | 第98-101页 |
| ·附加气体的作用 | 第101-102页 |
| ·TEA CO_2 激光器的辅助气体添加实验 | 第102-106页 |
| ·TEA CO_2 激光器的氢气附加实验 | 第102-104页 |
| ·TEA CO_2 激光器的氙气附加实验 | 第104-106页 |
| ·同位素TEA ~(13)C~(16)O_2 激光器氢气附加实验 | 第106-11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1-113页 |
| 结论 | 第113-11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5-12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25-127页 |
| 致谢 | 第127-128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