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市政工程论文--给水工程(上水道工程)论文--净水工程(给水处理)论文

摇蚊幼虫生态学特征及其在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6页
第1章 绪论第16-34页
   ·课题研究背景第16-20页
     ·水源的污染第16-18页
     ·水体富营养化危害第18-20页
   ·水中摇蚊幼虫污染问题第20-25页
     ·水中摇蚊幼虫大量孳生的生态学因素第20-24页
     ·给水处理系统中摇蚊幼虫污染现状及原因第24-25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-31页
     ·摇蚊幼虫生态学研究第25-28页
     ·给水处理系统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化学预氧化技术第29-31页
   ·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31-34页
     ·课题来源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意义第32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内容第32-34页
第2章 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4-43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34-40页
     ·摇蚊幼虫生态学研究方法第34-37页
     ·化学氧化剂毒效试验方法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氧化灭活试验方法第39页
     ·化学预氧化中试研究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·试验仪器及分析方法第40-42页
     ·常规指标分析第40页
     ·有机指标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·Ames 试验第41页
     ·氯酸盐和亚氯酸盐的测定第41-4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3章 花翅摇蚊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第43-53页
   ·摇蚊幼虫种属鉴定第43-46页
     ·水源地摇蚊幼虫种属鉴定第43-44页
     ·给水处理系统中摇蚊幼虫种属鉴定第44-46页
     ·给水处理系统中摇蚊幼虫的来源分析第46页
   ·花翅摇蚊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第46-51页
     ·花翅摇蚊的形态特征第46-50页
     ·花翅摇蚊的生活习性第50页
     ·花翅摇蚊的年生活史第50-5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4章 环境因子对花翅摇蚊生长繁殖的影响第53-70页
   ·温度对花翅摇蚊生长繁殖的影响第53-64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发育历期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发育速率的影响第54-56页
     ·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第56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存活率的影响第56-58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实验种群参数的影响第59-64页
   ·湿度和光照周期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第64-67页
     ·湿度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光照周期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第65-67页
   ·摇蚊幼虫孳生的气候因素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8-70页
第5章 化学氧化剂对摇蚊幼虫的毒效试验及其形态影响第70-95页
   ·常见氧化剂灭活原理第70-73页
     ·氯气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臭氧第71-72页
     ·二氧化氯第72-73页
   ·氧化剂对摇蚊幼虫毒效的小试研究第73-84页
     ·不同龄期幼虫对氧化剂敏感性测定第73-75页
     ·不同氧化剂的毒力比较第75-78页
     ·原水温度对氧化剂毒力的影响第78-81页
     ·接触时间对氧化剂毒力的影响第81-84页
   ·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毒效的中试研究第84-85页
   ·氧化剂致摇蚊幼虫形态学改变的研究第85-94页
     ·不同氧化剂对摇蚊幼虫的中毒症状第85-86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第86-87页
     ·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第87-92页
     ·氧化剂对摇蚊幼虫的致毒机制第92-9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4-95页
第6章 化学预氧化灭活与去除1龄幼虫的小试研究第95-119页
   ·化学预氧化灭活试验第95-111页
     ·蒸馏水中1 龄幼虫的灭活效果第95-98页
     ·人工配水中1 龄幼虫的灭活效果第98-101页
     ·原水中1 龄幼虫的灭活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第101-111页
   ·预氧化与混凝沉淀工艺的协同去除效果第111-117页
     ·混凝沉淀工艺的去除作用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·氧化剂投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第113-116页
     ·原水温度对二氧化氯预氧化去除效果的影响第116页
     ·有机物对二氧化氯预氧化去除效果的影响第116-11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7-119页
第7章 二氧化氯预氧化去除1 龄幼虫的中试研究第119-133页
   ·过滤工艺的去除效果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·滤速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·滤层厚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第121页
   ·混凝沉淀和过滤工艺的联合去除效果第121-122页
   ·预氧化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协同去除效果第122-128页
     ·预氧化投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·两种预氧化工艺的对比第124-128页
   ·水质安全性评价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·Ames 试验结果分析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·二氧化氯预氧化的无机副产物第13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1-133页
结论第133-136页
参考文献第136-151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发明专利第151-153页
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第153页
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第153页
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第153-154页
致谢第154-155页
个人简历第155页

论文共1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两性霉素B有关物质的质量研究与多元组分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分析
下一篇:生物质热解液化综合模型构建与试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