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700MW电厂烟气脱硝技术的技术经济分析及NOx生成模拟

中文摘要第1-4页
英文摘要第4-10页
1 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·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0-14页
     ·NOx 的危害第10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燃煤锅炉NOx 的排放标准第10-12页
     ·我国的NOx 污染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·烟气脱硝技术技术经济分析及NOX 生成模拟的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·NOx 的生成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·烟气脱硝装置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的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已有的技术经济分析结果第15-16页
     ·NOx 生成模拟的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7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17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8-19页
2 NOX 的生成机理及常见的烟气脱硝技术第19-34页
   ·“热力”NOX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热力型NOx 的生成机理第19页
     ·热力型NOx 的控制措施第19-20页
   ·“快速”NOX第20-21页
   ·“燃料”NOX第21-24页
     ·燃料型NOx 生成机理第21-23页
     ·燃料型NOx 与空燃比的关系第23-24页
   ·煤燃烧过程中NOX 的生成第24-25页
   ·NOX 破坏机理第25-27页
   ·常见的烟气脱硝技术第27-34页
     ·选择性催化还原(SCR)脱硝第28-31页
     ·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(SNCR)脱硝第31-32页
     ·SNCR/SCR 联合脱硝技术第32-34页
3 烟气脱硝技术的技术分析及经济评价第34-79页
   ·三种烟气脱硝技术概述第34-36页
     ·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(SCR)第34-35页
     ·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(SNCR)第35页
     ·SCR/SNCR 混合型技术第35-36页
   ·技术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 ·设计参数比较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对锅炉和锅炉性能影响比较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技术分析结果第38-39页
   ·技术经济分析基础(费用与效益对比方法)第39-43页
     ·费用与效益对比方法概述第39-40页
     ·费用与效益的确定第40-42页
     ·技术经济指标及其分类第42-43页
   ·烟气脱硝技术的技术经济指标第43-48页
     ·技术经济指标的研究第43-46页
     ·常用单项评价指标第46页
     ·本文采用的评价指标第46-48页
   ·计算基础第48-51页
     ·消耗的还原剂第48页
     ·计算说明第48-49页
     ·电厂煤质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实际运行的三种技术的单位投资第50-51页
   ·技术经济计算结果第51-55页
     ·经济指标的计算第51-54页
     ·三种技术的经济指标比较第54-55页
   ·NOX 排放罚款额度对经济评价的影响第55-62页
     ·在不同罚款额度下的计算结果第55-59页
     ·罚款额度的影响比较第59-62页
   ·贷款因素对脱硝费用的影响第62-73页
     ·投资年限对脱硝费用的影响第62-67页
     ·利率对脱硝费用的影响第67-73页
   ·技术经济评价(工程实例2)第73-78页
     ·三种技术的技术经济比较第73页
     ·NOx 排放罚款额度对脱硝费用的影响第73-76页
     ·贷款因素对脱硝费用的影响第76-78页
   ·总结第78-79页
4 NOX 生成模拟的模型综述第79-104页
   ·煤粉燃烧过程的物化机理第79-80页
   ·煤粉燃烧过程采用的基本数学模型第80-89页
     ·基本守恒模型第80页
     ·气相湍流流动模型第80-81页
     ·固相流动模型第81-82页
     ·气相湍流燃烧模型第82-83页
     ·焦炭燃烧模型第83-84页
     ·辐射模型第84-87页
     ·煤的挥发分析出模型第87页
     ·积灰结渣第87-88页
     ·煤粉燃烧模拟的计算流程第88-89页
   ·NOX 生成模型第89-97页
     ·NOx 输运的控制方程第89-90页
     ·热力型NOx 的生成模型第90页
     ·快速型NOx 的生成模型第90-91页
     ·燃料型NOx 的生成模型第91-97页
   ·湍流脉动对NOX 生成模型的影响第97-102页
     ·二阶矩封闭模型第97-100页
     ·PDF 输运方程模型第100-102页
   ·考虑湍流脉动后的NOX 生成模型第102-104页
5 炉内 NOX 生成的模拟结果第104-119页
   ·数学模型及计算工况第104页
   ·网格划分第104-105页
   ·燃烧模拟结果第105-109页
     ·模拟得到的炉内温度分布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·模拟得到的氧浓度分布第107-109页
   ·混煤燃烧情况下NOX 在炉膛内的分布(工况4)第109-114页
     ·炉内“热力”NOx 浓度分布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·炉内总NOx 浓度分布第112-114页
   ·燃烧国产煤炉内的NOX 浓度分布第114-118页
   ·不同计算工况下NOX 生成情况的比较第118页
   ·结论第118-119页
6 结论及展望第119-121页
致谢第121-122页
参考文献第122-126页
附录第126页

论文共12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有偿献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心理健康的现况研究
下一篇:(一)实验动物支原体感染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(二)人工培养环境对肺支原体致病性和抗原性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