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

甘蓝型油菜(Brassica napus)BAN基因同源片段克隆分析及油菜花序浸泡法转基因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13页
英文摘要第13页
研究论文 第13-48页
 第一章 甘蓝型油菜(Brassica napus)BAN同源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第13-30页
  引言第14-16页
  材料和方法第16-22页
   1. 材料第16-17页
    1.1 植物材料第16页
    1.2 菌株及载体第16页
     1.2.1 克隆用大肠杆菌宿主菌第16页
     1.2.2 克隆用载体第16页
    1.3 培养基第16-17页
     1.3.1 LB培养基第16页
     1.3.2 LM培养基第16页
     1.3.3 SOB培养基第16-17页
     1.3.4 SOC培养基第17页
    1.4 工具酶和试剂第17页
   2. 方法第17-22页
    2.1 基因组DNA提取第17-18页
     2.1.1 油彩DNA的大规模提取第17-18页
     2.1.2 拟南芥总DNA的提取第18页
    2.2 PCR扩增第18-19页
     2.2.1 BAN基因保守区及其PCR引物设计第18-19页
     2.2.2 PCR扩增第19页
     2.2.3 PCR产物的回收第19页
    2.3 PCR产物克隆第19-21页
     2.3.1 克隆用TA载体的制作第20页
     2.3.2 细菌转化第20页
     2.3.3 X-Gal平板筛选阳性克隆第20页
     2.3.4 菌落PCR扩增筛选重组子第20-21页
     2.3.5 质粒DNA的提取第21页
     2.3.6 重组质粒的酶切验证第21页
    2.4 测序和序列分析第21-22页
  结果第22-28页
   1. 油菜BAN片段扩增PCR产物克隆鉴定第22页
    1.1 BAN片段在油菜及其它近缘植物植物中的PCR扩增第22页
    1.2 PCR产物克隆及其酶切鉴定第22页
   2. 克隆片段DNA序列测定及比较分析第22-28页
    2.1 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BAN片段序列测定第22-26页
    2.2 甘蓝型油菜BAN基因的序列比较第26-28页
  讨论第28-30页
   1. PCR产物的克隆第28页
   2. 利用模式植物“拟南芥”来克隆油菜中相关基因第28-29页
   3. 利用已克隆的DNA片段获取全长基因及其cDNA第29-30页
 第二章 甘蓝型油菜(B.napus)花序浸泡法转基因研究第30-48页
  引言第31-32页
  材料和方法第32-36页
   1. 材料第32-33页
    1.1 植物材料第32页
    1.2 根癌农杆菌及转基因用质粒第32页
    1.3 培养基和化学试剂第32-33页
     1.3.1 LB培养基第32页
     1.3.2 MS培养基(仅含大量元素)第32-33页
     1.3.3 化学试剂第33页
     1.3.4 卡那霉素和利福平的配制第33页
    1.4 花序浸泡液第33页
   2. 方法第33-36页
    2.1 农杆菌培养第33-34页
    2.2 花序浸泡处理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2.2.1 开花期浸泡第34页
      2.2.1.1 上午处理第34页
      2.2.1.2 下午处理第34页
      2.2.1.3 不育材料授粉后处理第34页
     2.2.2 开花前浸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2.2.2.1 不育材料授粉前浸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2.2.2.2 不育材料授粉前浸泡对照第35页
     2.2.3 子房损伤后浸泡处理第35页
    2.3 甘蓝型油菜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实验第35-36页
     2.3.1 配制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培养基第35页
     2.3.2 油菜种子消毒及种苗培养第35-36页
  结果第36-40页
   1. 油菜的花序浸泡第36页
   2. 油菜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试验第36-40页
  讨论第40-43页
   1. 影响转基因油菜筛选的环境因素第40页
   2. 影响花序浸泡法转基因的重要因素第40-42页
   3. 选择标记基因第42-43页
  小结第43-44页
  参考文献第44-48页
文献综述 甘蓝型黄籽油菜和油菜转基因研究进展第48-71页
 引言第49-68页
  1. 甘蓝型黄籽油菜的优越性和研究现状第50-54页
   1.1 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发现第50-51页
   1.2 目前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进展第51-54页
    1.2.1 种皮色泽的遗传第51-52页
    1.2.2 种皮颜色与种子含油量的关系第52页
    1.2.3 甘蓝型黄籽油菜的自交退化现象第52-53页
    1.2.4 油菜种皮颜色的色素决定成分第53-54页
  2. 植物类黄酮合成途径的研究第54-56页
   2.1 类黄酮合成途径的概述第54-55页
   2.2 BAN基因与种皮色素的关系第55-56页
  3. 外源基因转入油菜的主要方法第56-66页
   3.1 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第57-61页
    3.1.1 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原理第57-59页
     3.1.1.1 T-DNA转移机理第57-59页
     3.1.1.2 农杆菌Ti质粒载体系统第59页
    3.1.2 农杆菌转化的特点第59-60页
    3.1.3 农杆菌介导法在油菜中的应用第60页
    3.1.4 存在的问题第60-61页
   3.2 直接基因的转化第61-63页
    3.2.1 PEG介导基因转化第61页
    3.2.2 电击介导基因转化第61-62页
    3.2.3 激光微束穿刺法第62页
    3.2.4 基因枪法第62-63页
   3.3 种质系统介导的基因转移第63-66页
    3.3.1 子房注射法第63-64页
    3.3.2 花序浸泡法第64-66页
     3.3.2.1 开花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3.3.2.2 表面活性剂SilwetL-77和其它添加物对转基因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  3.3.2.3 农杆菌的重复浸染和湿度对转基因的影响第66页
   3.4 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甘蓝型黄籽油菜第66页
  4. 展望第66-68页
 参考文献第68-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衍射光学波面整形元件及衍射型轴锥镜设计研究
下一篇:在有限密度核物质中π介子的性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