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文献综述 | 第1-22页 |
1.1 引言 | 第8-9页 |
1.2 辐射地板系统的发展 | 第9-10页 |
1.2.1 发展历史 | 第9-10页 |
1.2.2 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3 传热模型的发展 | 第10-15页 |
1.3.1 理论基础 | 第10-11页 |
1.3.2 典型传热模型 | 第11-15页 |
1.4 辐射地板与传统采暖降温方式对比 | 第15-17页 |
1.4.1 辐射地板供暖与铸铁散热器供暖对比 | 第15-16页 |
1.4.2 地板辐射系统与空调送风方式对比 | 第16-17页 |
1.5 地板盘管供冷暖特性及典型形式 | 第17-20页 |
1.6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2 燃气热水器-辐射地板采暖测试(系统一) | 第22-35页 |
2.1 实验装置 | 第22-23页 |
2.2 测试系统及测试内容 | 第23-24页 |
2.2.1 温度、流量、时间、耗气量、耗电量测试 | 第23页 |
2.2.2 室内温度场、速度场测试 | 第23-24页 |
2.3 实验装置误差分析 | 第24-27页 |
2.4 测试数据处理方法 | 第27-30页 |
2.5 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30-35页 |
2.5.1 辐射地板供热性能 | 第30-31页 |
2.5.2 地板供暖与风冷热泵热风供暖热舒适性比较 | 第31-33页 |
2.5.3 地板供暖与风冷热泵热风供暖运行经济性比较 | 第33-35页 |
3 地源热泵-辐射地板系统测试(系统二) | 第35-52页 |
3.1 实验装置 | 第36-37页 |
3.2 控制回路 | 第37页 |
3.3 测试系统及测试内容 | 第37-39页 |
3.3.1 测试内容及测试仪表 | 第37-38页 |
3.3.2 典型日房间温度场、速度场测试 | 第38-39页 |
3.4 实验装置误差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5 测试数据处理方法 | 第40-43页 |
3.6 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43-52页 |
3.6.1 夏季系统运行结果及分析 | 第43-47页 |
3.6.2 冬季系统运行结果及分析 | 第47-51页 |
3.6.3 过渡季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51-52页 |
4 辐射地板测试结果讨论 | 第52-57页 |
4.1 夏季工况 | 第52-53页 |
4.2 冬季工况 | 第53-55页 |
4.3 过渡季工况 | 第55页 |
4.4 对辐射地板运行的几点建议 | 第55-57页 |
4.4.1 新风系统的风量 | 第55页 |
4.4.2 地下埋管侧水路的水温控制 | 第55-56页 |
4.4.3 用户侧水路的水温控制 | 第56-57页 |
5 辐射地板传热模型及数值求解 | 第57-82页 |
5.1 假设条件 | 第57页 |
5.2 模型建立 | 第57-65页 |
5.2.1 辐射地板内传热 | 第58-60页 |
5.2.2 管内流体与管壁的换热 | 第60-62页 |
5.2.3 地板表面与房间热交换 | 第62-65页 |
5.3 模型求解 | 第65-73页 |
5.3.1 建立差分方程 | 第65-70页 |
5.3.2 参数确定 | 第70页 |
5.3.3 编程求解 | 第70-73页 |
5.4 模型结果验证 | 第73-79页 |
5.4.1 系统二模型验证 | 第73页 |
5.4.2 系统一模型验证 | 第73-79页 |
5.5 辐射地板设计框图简介 | 第79-82页 |
6 工程实践 | 第82-92页 |
6.1 工程概况 | 第82页 |
6.2 负荷计算 | 第82-84页 |
6.2.1 设计范围 | 第82页 |
6.2.2 室内设计参数 | 第82页 |
6.2.3 室外设计参数 | 第82-84页 |
6.2.4 房间冷热负荷计算 | 第84页 |
6.3 地下埋管设计 | 第84-85页 |
6.3.1 地下埋管侧水量确定 | 第84页 |
6.3.2 埋管长度及套管数量确定 | 第84页 |
6.3.3 地下埋管侧水泵校核计算及膨胀水箱选择 | 第84-85页 |
6.4 用户侧设备选择计算 | 第85-89页 |
6.4.1 辐射地板构造层几何参数选择 | 第85-87页 |
6.4.2 末端设备选择 | 第87-89页 |
6.5 空调系统布置 | 第89-90页 |
6.6 经济性分析 | 第90-92页 |
6.6.1 与风冷热泵空调器初投资及运行费用比较 | 第90-91页 |
6.6.2 使用效果比较 | 第91-92页 |
7 结论 | 第92-94页 |
附图 | 第94-98页 |
致谢 | 第98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