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5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| 第7-9页 |
1.2 研究现状概述 | 第9-11页 |
1.3 论文开展的研究内容及学术思想 | 第11-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-15页 |
第二章 压痕实验的弹性模拟 | 第15-33页 |
2.1 空间布希涅斯克问题 | 第15-16页 |
2.2 单相材料的接触分析 | 第16-19页 |
2.3 二相材料的接触分析 | 第19-25页 |
2.4 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| 第25-31页 |
2.4.1 接触算法 | 第25页 |
2.4.2 有限元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4.3 有限元网格与边界条件 | 第26-27页 |
2.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1页 |
2.5 结论 | 第31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压痕实验的蠕变模拟 | 第33-40页 |
3.1 引言 | 第33-34页 |
3.2 分析过程 | 第34-38页 |
3.2.1 不考虑基体的影响 | 第34-37页 |
3.2.2 考虑基体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3 结论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球形压头压痕实验的塑性模拟 | 第40-47页 |
4.1 引言 | 第40页 |
4.2 有限元模型 | 第40-41页 |
4.3 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 | 第41-46页 |
4.4 结论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Berkovich压头压痕实验的塑性模拟 | 第47-57页 |
5.1 有限元模型 | 第47页 |
5.2 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 | 第47-55页 |
5.2.1 理想Berkovich压头压入膜—基体系 | 第47-50页 |
5.2.2 钝化Berkovich压头压入膜—基体系 | 第50-52页 |
5.2.3 Berkvoich压头绝对钝化量的确定 | 第52-53页 |
5.2.4 关于Berkvoich压头钝化形式的说明 | 第53-55页 |
5.3 确定金属薄膜力学性能的步骤与方法 | 第55-56页 |
5.3.1 确定Berkvoich压头的绝对钝化量 | 第55页 |
5.3.2 确定金属薄膜的硬化指数 | 第55页 |
5.3.3 确定金属薄膜的屈服强度 | 第55-56页 |
5.4 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7页 |
第六章 镍基双晶体晶界疲劳特性研究 | 第57-67页 |
6.1 引言 | 第57页 |
6.2 试样及实验 | 第57-59页 |
6.3 实验结果 | 第59-60页 |
6.4 数值模拟分析 | 第60-64页 |
6.5 结论 | 第64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5页 |
附录 | 第65-67页 |
第七章 主要结论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