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8-28页 |
| ·钒的历史及基本化学性质 | 第8-11页 |
| ·钒的历史 | 第8-9页 |
| ·钒的基本化学性质 | 第9-11页 |
| ·钒卤代过氧化物酶(V-HPOs)的活性中心结构与催化反应机理 | 第11-14页 |
| ·钒卤代过氧化物酶(V-HPOs)的活性中心结构 | 第11-12页 |
| ·钒卤代过氧化物酶(V-HPOs)的催化反应机理 | 第12-14页 |
| ·钒卤代过氧化物酶催化功能模型配合物 | 第14-21页 |
| ·还原态钒(Ⅳ)卤代过氧化物酶的结构模型 | 第15-16页 |
| ·过氧钒配合物 | 第16-17页 |
| ·天然酶的结构和功能模型 | 第17-19页 |
| ·含氢键的超分子结构模型 | 第19-21页 |
| ·本课题的选题意义、目的和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21-24页 |
| ·本课题的选题意义、目的 | 第21-23页 |
| 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23-2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4-28页 |
|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方法 | 第28-31页 |
| ·实验原理 | 第28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8-30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28-29页 |
| ·表征方法 | 第29-3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0-31页 |
| 第三章 钒卤代过氧化物酶模型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| 第31-86页 |
| 引言 | 第31页 |
| ·钒-过氧类模型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| 第31-41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31-3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3-41页 |
| ·钒-草酸类模型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| 第41-61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1-4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4-61页 |
| ·钒-聚吡唑硼酸盐类模型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| 第61-72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61-6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64-72页 |
| ·钒-2,6-吡啶二羧酸类模型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| 第72-82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72-7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74-82页 |
| ·钒卤代过氧化物酶模型配合物的合成总结 | 第82-84页 |
| ·小结 | 第84-8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5-86页 |
| 第四章 钒氧配合物的仿生溴化催化活性研究 | 第86-108页 |
| 引言 | 第86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86-87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87-103页 |
| ·钒氧配合物仿生催化活性研究 | 第88-90页 |
| ·钒配合物的仿生催化过程研究 | 第90-91页 |
| ·钒配合物的仿生催化动力学研究 | 第91-103页 |
| ·钒氧配合物的溴化催化反应机理研究 | 第103-105页 |
| ·小结 | 第105-10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6-108页 |
| 结论 | 第108-109页 |
| 附录A 配合物的实验编号 | 第109-11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110-111页 |
| 致谢 | 第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