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象竞合犯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2页 |
| 导言 | 第12-14页 |
| 上篇 想象竞合犯基础问题研究 | 第14-40页 |
| 第一节 行为的哲学基础 | 第14-22页 |
| 一、本体论与认识论中的"一" | 第15-17页 |
| 二、康德哲学中时空观的运用 | 第17-20页 |
| 三、语言哲学中行为的可描述性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节 一行为的法律基础 | 第22-31页 |
| 一、新康德法学派的理论启示 | 第22-24页 |
| 二、作为犯罪构成体系评价之前的行为 | 第24-27页 |
| 三、作为犯罪构成体系内的行为 | 第27-29页 |
| 四、两个行为的机能 | 第29-31页 |
| 第三节 行为与判断罪数标准的认定 | 第31-40页 |
| 一、罪数论的理论定位及罪数论中所讨论的一罪 | 第31-33页 |
| 二、判断罪数的标准——行为标准说的提出 | 第33-40页 |
| 下篇 想象竞合犯具体问题研究 | 第40-72页 |
| 第一节 想象竞合犯的内在结构 | 第40-51页 |
| 一、想象竞合犯的立法规定与概念 | 第41-43页 |
| 二、想象竞合犯的内涵 | 第43-47页 |
| 三、想象竞合犯的范围界定 | 第47-51页 |
| 第二节 想象竞合犯的罪数实质及处罚原则 | 第51-59页 |
| 一、想象竞合犯与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| 第52-55页 |
| 二、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 | 第55-59页 |
| 第三节 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 | 第59-65页 |
| 一、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的区别 | 第59-61页 |
| 二、法条竞合犯与想象竞合犯的关联 | 第61-65页 |
| 第四节 想象竞合犯与连续犯 | 第65-72页 |
| 一、连续犯概述 | 第65-67页 |
| 二、关于取消连续犯的相关探讨 | 第67-72页 |
| 结语 | 第72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8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8-79页 |
| 后记 | 第79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