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--行车组织论文--车流组织论文

提速后不均衡运输对大型编组站能力的影响分析

致谢第1-6页
中文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13页
1 绪论第13-22页
   ·论文的研究背景第13-19页
     ·既有铁路提速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·我国铁路提速历史第15-17页
     ·不均衡运输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·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9页
   ·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9-22页
     ·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9-21页
     ·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-22页
2 不均衡运输产生的原因第22-52页
   ·基于列流的编组站分类第22-29页
     ·列流叠加型编组站第23-25页
     ·列流互补型编组站第25-27页
     ·列流主方向型编组站第27-29页
   ·旅客列车密集开行第29-40页
     ·密集旅客列车束的选取第29-33页
     ·密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第33-38页
     ·密集开行旅客列车对编组站的影响第38-40页
   ·“五定”班列和直达班列的开行第40-45页
     ·班列的形式第40页
     ·班列的开行情况及意义第40-42页
     ·班列开行对编组站产生的影响第42-45页
   ·旅客列车晚点运行第45-49页
     ·旅客列车晚点运行产生的原因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旅客列车正点运行对货物列车的影响第46-48页
     ·旅客列车晚点运行造成的编组站作业不均衡现象第48-49页
   ·“天窗”维修第49-52页
     ·“天窗”维修的分类第49-50页
     ·“天窗”维修造成不均衡运输第50-52页
3 不均衡运输对编组站内部作业的影响分析第52-57页
   ·编组站列流不均衡性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列流到发时间不均衡性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列车到发空间不均衡性第53页
   ·不均衡运输对编组站内部作业的影响分析第53-57页
     ·对到解子系统的影响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对出发子系统的影响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对其它方面的影响分析第55-57页
4 编组站能力计算方法及改进第57-71页
   ·概述第57-58页
   ·传统计算方法第58-60页
   ·改进计算方法第60-65页
     ·不均衡系数的引进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到发能力的优化第61-62页
     ·解体能力的优化第62-63页
     ·编组能力的优化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改进后编组站能力计算公式体系第64-65页
   ·密集时间段的确定第65-71页
     ·随机过程理论概述第65-66页
     ·编组站作业可靠性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  ·到解子系统密集时间参数的确定第67-69页
     ·出发子系统密集时间参数的确定第69-71页
5 丰台西站实例计算第71-79页
   ·丰台西站概述第71-72页
   ·丰台西站查定能力第72-74页
   ·改进公式体系计算丰台西站上行系统能力第74-79页
     ·到解子系统第74-76页
     ·出发子系统第76-79页
6 针对不均衡运输的改进措施第79-82页
   ·编组站工作组织措施第79-80页
   ·干线运输组织改进措施第80-82页
     ·发展直达运输第80-81页
     ·客货分线运行第81-82页
7 结论及展望第82-84页
   ·论文研究结论第82页
   ·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2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7页
作者简历第87-89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显微镜下单鼻孔入路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研究
下一篇:成人原发性肝肉瘤4例诊治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