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英文缩略词 | 第1-8页 |
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0-13页 |
1 前言 | 第13-14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4-24页 |
·材料 | 第14-16页 |
·动物 | 第14页 |
·药物 | 第14页 |
·试剂 | 第14-15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15-16页 |
·方法 | 第16-24页 |
·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 | 第16页 |
·动物分组及处理 | 第16页 |
·标本收集 | 第16页 |
·血生化指标测定 | 第16页 |
·尿蛋白排泄率测定 | 第16-18页 |
·肾小管-间质病理形态学观察 | 第18-19页 |
·免疫组化 | 第19-21页 |
·Western印迹 | 第21-23页 |
·统计学方法 | 第23-24页 |
3 结果 | 第24-30页 |
·各组大鼠一般指标变化 | 第24页 |
·各组大鼠肾小管-间质病理形态学变化 | 第24页 |
·各组大鼠肾小管-间质OPN与α-SMA免疫组化指标变化 | 第24-25页 |
·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变化 | 第25-30页 |
4 讨论 | 第30-39页 |
·DN的患病现状 | 第30-31页 |
·DN的发病机制 | 第31-32页 |
·DN肾小管-间质损伤研究进展 | 第32-36页 |
·霉酚酸酯的抗纤维化作用 | 第36页 |
·霉酚酸酯对DN肾小管-间质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| 第36-39页 |
5 小结 | 第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6页 |
附录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综述: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炎症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| 第48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