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致谢 | 第7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8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7页 |
| 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| 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体系结构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| ·体系结构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章 高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概述 | 第18-25页 |
| ·高校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| 第18-19页 |
| ·高校财务管理 | 第18页 |
| ·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| 第18页 |
| ·高校财务管理的对象 | 第18-19页 |
| ·高校财务管理的任务与目标 | 第19页 |
| ·高等教育相关理论 | 第19-25页 |
| ·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特征 | 第19-21页 |
| ·高等教育筹资与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| 第21-22页 |
| ·高校资产概念 | 第22-23页 |
| ·高校负债与财务风险 | 第23-25页 |
| 第三章 高校财务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 | 第25-33页 |
| ·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与矛盾 | 第25-29页 |
| ·高校扩招影响巨大和深远 | 第25页 |
| ·国家财政性经费投入绝对数额上升,相对数额下降 | 第25-27页 |
| ·非财政性经费支出的比例逐年上涨 | 第27页 |
| ·部属院校和地方院校发展不平衡 | 第27-28页 |
| ·金融机构贷款是把双刃剑 | 第28-29页 |
| ·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体制发展缓慢 | 第29-30页 |
| ·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受诸多限制 | 第29页 |
| ·高校财务职能过于简单 | 第29页 |
| ·高校监督控制体制乏力 | 第29-30页 |
| ·高校资产增长迅猛,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| 第30-31页 |
| ·我国高等院校资产规模增长迅速 | 第30页 |
| ·高等院校对资产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 | 第30-31页 |
| ·高等院校对资产的综合利用缺乏系统性 | 第31页 |
| ·高等院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| 第31页 |
| ·高校银行负债比例过高,甚至入不敷出 | 第31-33页 |
| ·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过快 | 第31-32页 |
| ·高校教育经费国家财政投入不足,自筹资金有限 | 第32页 |
| ·地方政府扶植,金融机构支持 | 第32页 |
| ·高等院校不结合实际,盲目攀比,造成财务风险 | 第32-33页 |
| 第四章 开拓多元化筹资新格局 | 第33-41页 |
| ·案例——世界各国筹资结构对比 | 第33-39页 |
| ·世界各国政府公共财政教育拨款占GDP的比例对比 | 第33-34页 |
| ·美国资本结构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OECD的国家资本结构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·亚洲高校经费结构资本结构分析 | 第37-39页 |
| ·结论 | 第39-41页 |
| ·每个国家的筹资模式要符合各国的国情 | 第39页 |
| ·高等教育筹资模式呈现出“公、私资助相辅相成”的模式 | 第39页 |
| ·高校筹资可以采用八种主要方式 | 第39-40页 |
| ·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,为我国高校的发展创造筹资契机 | 第40-41页 |
| 第五章 完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体制 | 第41-50页 |
| ·建立由高校财务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财务管理机构 | 第41-46页 |
| ·高校财务管理机构结构图 | 第41页 |
| ·高校财务管理领导小组 | 第41-42页 |
| ·建立高等院校总会计师制度 | 第42-43页 |
| ·强化由总会计师垂直领导的财务部门建设 | 第43-46页 |
| ·建立高校财务管理的监督体系 | 第46-47页 |
| ·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监督主要体现为高校的财务监督 | 第46页 |
| ·高等院校外部监督体系由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部分构成 | 第46-47页 |
| ·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 | 第47-50页 |
| 第六章 加强高等院校的资产管理 | 第50-57页 |
| ·案例——福建师范大学的国有资产管理经验 | 第50-51页 |
| ·实行“统一领导、归口管理、分级负责、责任到人”的资产管理体制 | 第50页 |
| ·强调规章制度对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作用 | 第50-51页 |
| ·重视无形资产的维权与保值增值护工作 | 第51页 |
| ·严格规范物资采购工作 | 第51页 |
| ·案例——国外高校资产管理的经验及借鉴 | 第51-53页 |
| ·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具体对策 | 第53-57页 |
| ·建立“统一领导、分级管理”的管理体制 | 第53-55页 |
| ·完善高校资产管理与监督审计 | 第55页 |
| ·针对性地管理不同类型的资产 | 第55-57页 |
| 第七章 控制和防范银行贷款风险 | 第57-66页 |
| ·树立高等院校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理念 | 第57-58页 |
| ·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的科学发展观 | 第57页 |
| ·必须坚持“谁贷款,谁负责”的原则 | 第57页 |
| ·必须坚持效益第一的思想 | 第57-58页 |
| ·完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| 第58页 |
| ·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 | 第58页 |
| ·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系统 | 第58页 |
| ·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 | 第58页 |
| ·建立预警提示制度 | 第58页 |
| ·通过量化指标,建立适度贷款额度 | 第58-66页 |
| ·高校适度负债的原则 | 第59页 |
| ·保本判定法 | 第59-61页 |
| ·风险判别法 | 第61-66页 |
| 第八章 结论 | 第66-68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66页 |
| ·本文的创新与成果 | 第66-67页 |
| ·本文的局限和今后努力方向 | 第67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